郑智文
本期药市可圈可点的品种依然不多,忽闻前期涨价的麦冬、白胡椒、太子参停步不前的消息,又有板蓝根、平贝、生地、旱半夏、大黄、红花等价滑的行情传出,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当前国家对生产企业、大小医院、药店等用药单位继续加大检查力度,使得药材销售陷入困境,药商悲观情绪加重。近几年中药材种植在全国各产区遍地开花,大宗品种直接到产地采购,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紧锣密鼓建设中,中药材市场传统交易受到冲击,市场功能在逐渐萎缩,这也是目前多数药商感觉到药材销量减少的原因之一。
上半年销售旺季即将过去,药市没有一点旺销的表现,药商们投资热情难以点燃。倒春寒也没有打响果实类药材涨价的枪声,青翘价格开始步步后退,山萸肉市疲价萎;苦杏仁也让持货商空喜一场。看来,赌天气没有多大把握。
三七产量逐年增加,价格稳中下行,120头价落至130元左右;今后几年三七产量仍大,高价行情也将渐行渐远。川芎主产区产新临近,次产区产新之中,有货者急于出手,价格摇摇欲落。该品种背后仍有人在摩拳擦掌,等待价格进一步回落买货,只是当前市场人气如此低落,能有多大的反弹空间?
泽泻,随气温逐渐升高,有货者担心虫蛀、霉变,有惜售转为积极抛货,导致价格稳中小幅回落,不过,受购货成本支撑,价格下滑幅度不会太大。生地,供应货源充足,市场大货走动不见好转,有货者信心动摇,价格稳中下行。如果生地种植得不到大幅调减,又没有灾害减产,短期内低迷行情仍难改变。广山药产新已谢幕,新货上市量增加价滑,产地无硫货多售价25-26元,市场毛条货售价8元左右。
当某一个品种在连续多年高价后,种植面积扩大是空前的,即使价格跌落后开始调减种植,但是,高价期间遗留的库存也需要2-3年的消化过程,况且,高价过后的惯性仍将继续激励药农坚持种植。不经过连续3年的低迷,短时间药农很难大面积调减种植,毛知母已低价3年有余,药农种植积极性才受到挫伤;党参、当归、黄芪、生地、白术、白芷、牛蒡子、菟丝子等,刚从高价跌落的品种,短期内药农还不会大幅调减种植。如果这些药材种植面积没有调减下来,就急于买货囤积待涨,一年半载很难有大的获利空间。
在家种药材生产过剩、库存累计积压的双重压力下,药市走出低迷依然步履艰难。由于当前整体药市行情萎靡不振,野生品种也难走出阳关大道,粉防己、黄精、海金砂、苍术、赤芍、白鲜皮等长期看涨的野生药材,也止步在涨价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