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作为常用中药材,价格在短短一年多里上演了“过山车”。去年70元抢着要,今年14元没人问,刚反弹到20元又有人追。从顶峰到低谷的暴跌,再到近期的小幅反弹,栀子这波行情到底能不能跟?
一、历史行情:三年暴涨三倍
栀子的这波行情,要从2021年说起。2018到2021年上半年,栀子连续四年徘徊在10元以下的低价。农户种栀子入不敷出,要么放弃管理,要么砍树改种其他作物,产量大幅下滑。物极必反,2021年产新时商家扎堆采购,价格直接翻番到20元。
2023年中药材牛市来了,栀子成了资本追捧的对象。商家、大户持续吸货,价格一路涨到30元。2024年狂热达到顶峰,上半年价格翻番至60元,下半年产新前,“减产”“缺货”的消息通过短视频传开,行情直冲70元的历史高位。
当时产区收购站彻夜排队长龙,生果收购价10元/斤,干货成本超60元。但很少有人注意到,2023年涨价后农户已加强管理,2024年产量其实并不低,所谓“减产”更像是炒作的噱头。
二、今年跌去80%
2024年产新后,药市降温,高价让采购商望而却步,货源走动骤缓。今年以来,中药材市场整体低迷,商家纷纷降库存,栀子行情持续下跌:5月跌破50元,7月跌破40元,9月跌破30元,10月新货大量上市后,直接跌破20元,产区最低价跌至13.5元。
暴跌的原因很简单:生产过剩。2023-2024年栀子没有遭遇自然灾害,产量稳定,加上前期积累的社会库存,供远大于求。去年高价时跟风压货的大户,多数没能及时出货;高成本加工的农户,更是亏得血本无归。这场狂欢里,只有少数散户赚到了钱。
三、反弹至20元,是机会还是陷阱?
就在大家以为栀子要彻底沉寂时,近期行情又出现反弹:产区干货从14元涨到17-18元,优质货突破20元,生果收购价也从1.4元回升到2.5-3元。
反弹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产新进入尾期,果实成熟后折干率提升,品质好转;二是14元的低价让商家觉得“触底”,药企、客商开始批量备货。但这波反弹,更像是低价后的正常修复,而非新一轮行情的开始。
此次反弹三个关键原因:
1. 库存压力大:2023-2024年的旧库存加上今年的新产量,供大于求的格局没改变;
2. 需求难爆发:虽然低价会刺激部分需求,但经济大环境下,年用量很难大幅增长;
3. 产能过剩已成定局:前几年高价刺激农户大面积扩种,新种的栀子苗正陆续挂果,未来几年产量只会增加。
四、栀子后期行情是涨是跌?
对于栀子的后市,不用抱有太高期待。
近期的反弹,大概率是短期备货需求带动的阶段性行情。等商家、企业完成备货,货源走动会再次放缓,行情可能回归平静。
当前的生产状况使得栀子来年的行情走势较难乐观,因为近年新种植下去的栀子苗正逐渐开始挂果,还没到盛果期,况且高价期刚过,没有几年的低价打击农户是不会砍树,未来几年产能过剩栀子极有可能持续在低价位徘徊,种植规模盲目扩张到最后受伤的还是广大跟风种植的农户。
对于商家来说,栀子往后一段时间内只适宜做经营流通,难有大的机遇。
注:单位若无特别注明,均为“元/公斤”,以上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