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1元到26元,半年跌幅37%。曾因进口受阻、资本追捧而风光无限的毛砂仁,如今正陷入持续下跌的泥潭。
新货陆续上市,供给压力陡增,持货商恐慌抛售,终端采购疲软。面对这轮回调,不少商家心里打鼓:是该抄底入场,还是该避而远之?
一、41元高位是怎么来的?又为何跌了?
年初时,毛砂仁价格还稳定在34元/公斤。随后两个关键因素叠加,直接把价格推上41元的高位。一是主产区缅甸回货遇阻,福达市场进口货源几近断供,核心供给渠道被掐断;二是当时市场库存本就偏低,供应缺口的预期一出来,资本和商家纷纷入场建仓,交易活跃度飙升。
但这种靠短期缺口撑起的高价,本就根基不稳。6月之后,行情调头向下,进入震荡下行通道。到9月末,价格已回落至34.5元,基本回到年初水平。
这波回调不是偶然,而是短期炒作退潮后的必然结果。
二、现状:新货增产+需求疲软,双重压力压垮行情
进入10月,毛砂仁行情进一步恶化,从月初的30.3元跌至月末的26元,单月跌幅就达14.2%。

供应端的压力最直接。9月就有缅甸增产的消息传出,10月被订货商户证实。消息落地后,福达市场不少持货商开始恐慌抛售,进一步压低价格。更关键的是,缅甸回货成本持续低于国内行情,再加上11月中旬新货将集中上市,供给压力还在加大。
需求端的疲软则雪上加霜。终端客商和药厂采购积极性一直不高,实际消化能力跟不上。资本热度退潮后,市场关注度也大幅下降,交易清淡,货物走销速度明显放缓。需求接不住,供给又在增,价格自然难撑。
持货商的心态变化更是火上浇油。前期建仓的商家看到缅甸价格走弱,出货意愿增强,有的甚至低于市场价出售,只为锁定利润或回笼资金。这种集体看空的情绪,又反过来加剧了行情下跌。
三、毛砂仁的机会到底在哪?
短期来看,11月中旬新货集中上市后,供给将达到阶段性高峰,而疲软的需求很难快速消化这些增量。接下来一段时间,价格大概率会继续承压,市场可能要经历一个艰难的“磨底”阶段。

不过也有商户抱有期待:等本轮产新彻底结束,如果市场关注度回升,采购需求能回暖,年底或许能迎来一波反弹。但这个前提是“需求回暖”,目前来看还存在不确定性。
长期来看,上一轮高价扩种已经过去十余年,现在产区植株老化问题越来越突出,亩产不断下滑。这个问题不是短期能解决的,未来可能会成为制约产能稳定的关键因素。
说到底,当前毛砂仁的下跌,既是对上半年资本炒作泡沫的挤压,也是对新货增产现实的合理反应。对于商家来说,短期要警惕新货上市后的供给冲击,谨慎抄底;长期则可以关注产区植株老化带来的产能变化,把握结构性机会。
毛砂仁的“底”,或许要等这轮产新结束、供需格局重新平衡后,才会慢慢显现。
注:单位若无特别注明,均为“元/公斤”,以上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