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北瓜蒌创下85元的历史天价,让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品种一夜爆红。不少种植户和商家跟风入局,期待复制这样的暴利。但短短两年过去,瓜蒌价格连续下跌,2025年产新季更是陷入“种植户不愿卖、加工户不敢收”的僵局。
高价神话为何快速破灭?2025年的瓜蒌行情还能回暖吗?
一、品种特性:高价注定是“昙花一现”
瓜蒌的行情波动,早已写在它的基因里。这些特性共同决定了它难以维持长期高价。
首先是生产恢复太快。瓜蒌春天种、秋天收,而且一次种植能连续多年收获。2022年的高价像一剂强心针,刺激各地疯狂扩种。从江苏、安徽等传统产区,到地广人稀的新疆,都加入了种植队伍,产能短时间内急剧扩大。
其次是产区和规格分散。全国十多个省份都产瓜蒌,没有绝对的垄断产区。同时它分食用和药用,还能加工成瓜蒌皮、瓜蒌子等多个规格,价高时食用和药用可相互转化,进一步稀释了涨价动力。
最后是加工和储存“拖后腿”。瓜蒌怕碰怕压,晾晒要半年,机器烘干成本高。更关键的是它易走油变色,冷库存放也只能延缓变质,陈货价格远低于新货。2023年以来供给过剩,库存不断积压,成为行情下跌的“重负”。
二、回顾瓜蒌历史行情
2022年的天价,并非偶然。它是建立在近八年低价基础上,叠加疫情需求增加、工值上涨等因素的集中爆发。但这种爆发没有坚实的基本面支撑,更像“被牛市推着走”的短期狂欢。
行情暴涨后,必然伴随生产扩张和库存积压。2023年价格回落,2024年续跌,2025年更是进入“倒V型”走势的下行阶段。目前低价还未触底,新一轮低谷周期才刚刚开始。有商家直言,熊市里“低价之后有地板价,地板价下还有地下室价”,提前抄底往往徒劳。
三、2025年走势:多重压力下的破局难点
今年的瓜蒌行情,比往年更复杂。多重不利因素叠加,让回暖变得遥遥无期。
需求端先“掉链子”。疫情时瓜蒌年销量超4000吨,疫情过后迅速回落至3000吨以下。2025年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货难销、兑现难”成了普遍现象。
供给端压力不减。虽然今年极端天气影响部分产区,但扩种带来的产能增量远超减产幅度,总产量反而增加,库存继续积压。
更棘手的是产新季的僵局。往年10月初已进入收购中期,今年加工户因库存高、亏本不敢收,再加上阴雨天气影响晾晒,收购大幅推迟。随着天气转冷,鲜瓜蒌若不及时加工会冻坏,后期集中上市可能引发更激烈的价格战。
结语:
2025年的低迷,本质是市场对2022年非理性暴涨的“纠偏”。要走出低谷,只能靠长期低价倒逼减种、消化库存。对于种植户,需理性评估收益,避免盲目跟风;对于商家,谨慎观望、控制库存或许是更稳妥的选择。
注:单位若无特别注明,均为“元/公斤”,以上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