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板蓝根的将来价格趋势

发布时间:2025-10-16 阅读:1124

 

一、价格波动的历史回顾与供需驱动


       板蓝根的价格波动历史上经历了几次剧烈的“暴涨-暴跌”周期,这些波动通常由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需求激增以及供给端的过度反应造成。以下是三次主要的价格波动回顾:

 

10第一轮(2003-2012年):非典与甲流的需求冲击


       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板蓝根作为“抗病毒”药材成为民众囤货的焦点,社会需求量从常态化消耗的3万吨/年激增至在压货、备料等需求堆积下的8万吨,价格从5元快速上涨至12元。2009年甲流疫情再度推高需求,价格再次攀升,至2011年达到近30元的历史峰值。


       高价位激活了供给端的扩张:甘肃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11年甘肃种植面积增加三倍,甘肃和东北的散户也加入了种植行列。结果,随着需求回落,2012年价格急剧下跌至8元,导致农户普遍亏损,纷纷退出市场。


第二轮(2019-2023年):新冠疫情后的供需错配


       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直接推动板蓝根需求暴增,市场价格从8元快速攀升至28元。受高价刺激,2021年新疆、甘肃主产区及东北散户纷纷扩大种植面积,以承接激增的需求。


       即便到2023年,疫情影响仍未完全消退,板蓝根价格依旧维持在15元以上的高位;不过此时疫情防控政策已逐步调整,终端需求已先一步回归常态(约4万吨/年)。供需错配的矛盾在2024年产新后集中释放:新货大量上市叠加需求平稳,价格直接跌至10元以下,而此前受2023年高价信号吸引、已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的农户,最终陷入“高价扩种、低价弃耕”的恶性循环。

 

第三轮(2023-2025年):低价弃种与新周期的孕育


       2024年产新后,板蓝根市场价格进入持续低迷区间,价格持续走低,低价甚至一度走到6块/公斤。受此影响,种植端亏损严重:新疆,甘肃亩均亏损超500元,甘肃、东北区域的散户种植主体弃种意愿显著上升。2024年的弃种潮直接导致2025年种植面积缩减,这一供给端的核心变化,正是预判未来价格趋势的关键依据——预计2025年供给端将面临收缩。

 


二、市场的“成本-价格”倒挂:农户弃种的根本原因


1.种植成本的刚性上涨


       以新疆为例,2024年亩均种植成本已达到2200-2500元,按每亩产量250公斤计算,成本线约为8.8-10元。然而,2024年末至2025年,市场价格长期徘徊在8.5元以下,远低于成本价,导致农户亏损,不得不改种其他作物或撂荒。


2.价格的“修复性上涨”


       进入2025年9月,药厂统货价格回升至9-9.5元,较2024年同期上涨了18%,但依然未能突破成本线。这种价格的回升是市场的自我调节,表明短期内价格修复,个人认为尚未达到价值回归的水平。

 

三、产能与供给:供需失衡的现实压力

 

1.产能收缩:供给端的急剧萎缩


       受2024年持续“成本-价格”倒挂影响,农户弃种意愿强烈,个人调研数据仅供参考,2025年供给端出现急剧萎缩:新疆和甘肃的实际种植面积已缩减至不到5万亩,比去年减少近90%以上;东北的种植面积也大幅缩水,减少幅度至少为80%。预计2025年新货的产量将不足1.5万吨,新货供给端面临缺口。这一供给端的产能急剧萎缩将成为未来市场价格波动的关键因素。


2.新货供给紧张:市场的供需博弈


       随着新货的逐步上市,产地将进入“新货紧缺、货源偏紧,价格振荡”的局面。尤其是随着疫情后需求的复苏,药企对板蓝根的需求呈现季节性波动,预计这一需求在流感季节和防疫高峰期间将加剧。

 

12


四、板蓝根需求端:理性复苏


       疫情后,板蓝根颗粒等中成药需求逐步“去应急化”:2020年疫情高峰时,各种购买需求堆积下一度达10万吨,如今常态化需求已回落至2万吨左右——较疫情前4万吨的常态有下降,主要因疫情后终端囤货需求消退,消费更趋理性。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需求预计正慢慢向疫情前的常态化水平靠拢。


       进入秋冬流感季,受气温变化、人群聚集等因素影响,终端需求会自然上升,进而带动药企调整采购规模或间隔,形成常态需求基础上的阶段性波动。这种波动并非疫情期的极端脉冲式变化,而是行业依据疾病发生规律形成的常规调节。


五、后市分阶段研判:基于产业现实的“回归”


       从短期到长期,板蓝根市场价格将呈现阶段性趋势变化:短期内的产新季期间,因新货上市量大幅减少、供给端整体紧缺,统货价格会向阶段性回调,优质新货价格或更甚;不过需警惕低价阶段进货的贸易商在高位套现的情况,若出现此类行为,价格可能短暂回落至相对稳定区间,但受新货紧缺大背景影响,回落空间或有限。进入中期阶段后,种植面积预计会恢复至此前某一年份的一定比例,然而供给端产能释放存在滞后性,新货实际供应还需等待一段时间;与此同时,市场需求逐步回归常态,药企也会恢复季节性采购模式,供需关系将慢慢向平衡状态靠拢,价格随之进入区间震荡阶段。放眼长期来看,受地租、人工等种植成本逐年上涨的推动,在成本持续累积的影响下,价格底部将逐步上移,最终实现价值回归,进入新的价格平衡区间。


总结


       板蓝根市场的价格波动始终由供需失衡主导:2025年种植面积的缩减将直接推动产新季价格回调,待2026-2027年种植面积逐步恢复后,供需趋于平衡;长期来看,受地租、人工等成本年均5%-8%上涨驱动,价格底部将上移至12-14元,市场进入新的平衡周期。整体而言,当前种植面积的变化是预判未来价格趋势的核心锚点,而需求的季节性波动与成本上涨则将进一步影响价格运行的节奏与空间。


上一篇:药材市场冰火两重天

下一篇:黄连行情缘何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