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缺口大!这70多块的药材,下半年能破百吗?药材市场看似平静,背后却暗流涌动。沙姜最近火了,价格一路飙升到70多一公斤,有行家预测中秋前可能破百。这波行情来得猛,走得也急。阳春市场现在报价71到72,货源走动特别快。外地老板开着车直接到产地拉货,都不压价,就是因为市面上确实不多了。
供需缺口明显,价格上涨合情合理据业内估算,全国每年消耗沙姜大约6000吨。这可不是小数目,卤味厂、火锅底料、烧烧烤撒料都离不开它,属于硬需求。可眼下全国库存只剩2000吨,国产的只占四分之一,其他全靠印度进口。印度新货要到3月下旬才能到港,数量最多1000吨。而且印度货没经过烘干,颜色发暗,药厂不收,只能进调料行。国内新姜最早7月份才能采挖,就算老天给面子,产量也就2000吨左右。算来算去,今年供给量顶多5000吨,缺口1000吨摆在那里。“药材市场很少见这么明显的缺口。”广州中药材行业协会秘书长李明告诉记者,“香料市场里白蔻、草果都在跌,只有沙姜一枝独秀,这说明缺口是实打实的。”

气候变化成最大变数有些人会想,既然价格这么好,农民多种点不就解决问题了吗?没那么简单。沙姜清明前后下种,偏偏这个时候最怕台风和暴雨,广东广西这些主产区年年被淹。去年阳江一场暴雨就让产量减少了三成,前年广西干旱更是直接减产一半。“种沙姜就像赌博。”广西玉林的沙姜种植户王大爷说,“种了20多年了,亏多赚少,今年价格好,可天气不由人啊。”气象部门预计,今年厄尔尼诺现象还没完全消退,华南前汛期雨量偏多,减产概率不小。这种情况下,想靠扩种来填补市场缺口,风险不小。
价格走势专家怎么看“沙姜价格上涨是市场规律使然。”中药材市场分析师张华表示,“库存见底的速度比预期更快,手里有货的商家不急着卖,都等着中秋前食品厂集中采购的高峰期再出手。”每年8-9月是食品厂集中采购的时候,价格最容易出现跳涨。从历史走势看,去年草果从60块冲到90块用了六周时间,中间回调三次,每次都筛掉一批心态不稳的投资者。“沙姜涨到100块不是梦,但不会一步到位,会有波动。”张华提醒想入市的人,“分批建仓更稳妥,别一口气梭哈。”
种植户该如何应对对想扩种的农户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把苗床管好。沙姜最怕连作,同一块地连种三年烂根率会翻倍。专家建议最好跟花生、玉米轮作,一亩地多花几百块钱上底肥,能减少一半病害。“苗期遇到连续阴雨,立刻打一遍甲霜灵,别心疼那几十块药钱。”农业技术员刘师傅提醒,“真烂根了就全赔了。”中秋前是今年沙姜行情的分水岭。现在到6月还有时间窗口,种植户可以好好整地,投资者可以准备资金。错过这波,就得等明年了。

投资风险不容忽视中药材投资不同于股票,有其特殊性。“盯紧三个信号很关键。”张华提醒有意入市的投资者,“印度到港量、产区天气预报、冷库出库速度,这三个因素直接影响价格走势。”如果印度货延迟到4月下旬到港,国产库存会提前见底;产区要是5月再遇洪涝,价格会提前启动上涨;冷库每天出库超过50吨,就是市场抢货的信号。不过,药材市场波动大,风险也高。“不建议普通人跟风。”李明强调,“专业人做专业事,一旦判断失误,损失会很大。”
市场监管亟待加强沙姜价格大涨背后,也折射出我国部分药材市场供需信息不透明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避免炒作和哄抬价格。“药材价格大起大落对产业链各环节都不利。”中国中药协会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应建立更完善的价格预警机制,引导理性种植和消费。”对消费者来说,沙姜价格上涨可能导致相关食品成本增加,但短期内影响有限。长远看,建立更稳定的种植基地和供应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