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甭管你是不是圈里人,7月的最后一周,这波中药材行情多多少少会让人挠头。870个监控品种里,只有9个品种逆势上涨,下跌的有46个,剩下那些嘛,大多波澜不惊。乍一看好像风平浪静,其实水下暗流涌动。
涨价的,背后都有故事

你要问最近哪个“草根”最硬气?还得看柠檬。到了用季,货源收走得快,带着点春风得意的架势。市场上的柠檬片原材料要价已经摸到25元,成色好的都飘到30元一公斤,尤其做茶饮的,可没一分钱是白花的。
说起樟脑和平时它几乎没人搭理,可今年它悄然冒了头。年前还算温吞,近来价格一抬头,一批批货基本得40元打底。迷迭香也挺有意思,生意虽说有限,但前阵子需求往上一提溜,价格也顺势跟上,现在行情慢慢归于平淡。

至于伊贝母和车前草,前者一直是小众路线,后者今年因干旱变成了稀缺资源。车前草价格从8元跳到了12元区间,好货更是抢手,谁还敢说气候和行情没啥关系?
跌价排行榜:谁在失宠?
老实说,下跌队伍阵容太过于壮观。冬瓜子带头,新货供应猛增,直接把价格“砸”回40-45元,批发商们都不愿意赌大仓位,见好就收成了主流操作。
山海螺同样日子不好过,广西货源稀缺,市场更多被东北货填补。统片大约35元一公斤,一些好点的也就40元上下,销量和热度都往下走。
货源正常,关注度一般的像是苦木这类冷僻小众,不温不火,价格基本没啥波动。水菖蒲被动调整,切片市场变冷,报价随之一降再降。
再看看枳壳。新陈库存一起涌上市场,需求又不给力。行情更添一层阴霾,有12元你就能拿到货。短期内翻身怕是没戏。
局势扫描:多重压力之下的药材逻辑
眼下这市场,说不上热闹。暴雨肆虐,台风接二连三,全国不少地方都泡在雨水里。江苏、浙江、上海、广东一带受灾严重,种植户都紧盯天气预报。跌价品种名单越拉越长,不止冬葵子、蔓荆子连带着牛蒡子、山楂、半边莲都被点名。销售冷清,库存压力渐显;进出口品种像毛砂仁,行情同样雪上加霜。几乎大多数特色品种都在顺流下滑,只有柠檬、广藿香、柏子仁、五倍子等少数坚挺。
行情背后:监管风暴搅局
最近的一根敏感神经,不是气候,而是医药行业的一场“风暴”。7月末,医药领域反腐会议再度放大招,不光领导干部,连关键岗位都被锁定了,还要把“行贿受贿一起查”。监管层这架势,行业里谁能不绷紧点神经?
再说,医疗反腐刚打响,全国性的整治工作都启动了,几天内“敲山震虎”连续两次——医药股都跟着大跌。资本、渠道、销售链条通通受到波及,谁还敢高价屯货?
小结:风雨未歇,且看下周
市场正处在“多事之秋”。一边是气候让种植户寝食难安,一边是监管短兵相接,价格波动和品种更迭早已跳出原有惯性。短线玩家需要瞄准波动窗口,而传统经营户则要多留一手备选方案。掌握第一手市场动态,永远是吃螃蟹的前提。至于后市如何?业内心知肚明,谁能先抓住风口,下一轮的赢家就等着那朵幸运的“药香”绽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