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方案正式公布,37款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首次纳入全国医保支付范围。
2025年7月11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启动新年度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本次调整最大亮点是首次将中药饮片、配方颗粒纳入目录范围 ,其中37种临床常用传统药材获得医保准入资格。这是自2019年医保目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以来,中药类药品首次成规模进入国家基本医保目录体系。
在调整方案中明确规定了"保基本、调结构、补短板 "三大原则。基本医保目录继续坚持临床价值导向,对目录内临床价值不高、可替代性强的药品进行调出。与此同时,首次设立的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将与基本目录同步开放申报通道。
中药饮片纳入医保意义深远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中药饮片使用量超过200万吨,但此前仅有零星地方医保试点覆盖。此次纳入的37种药材包括黄芪、当归、三七等临床常用品种,覆盖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常见病领域,平均价格降幅达35%
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指出:"这些药材的纳入并非单纯扩大目录,而是经过严格的药物经济学评价和临床价值评估。每味药材都提供了完整的循证医学证据链。"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整同步建立了中药退出机制 。方案明确规定将对临床使用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的中药饮片建立预警机制。医保部门将联合药监机构开展药物警戒监测,对连续两年使用异常增长的品种启动专项评估
地方层面,江西省率先发布配套目录,将本省医疗机构制剂与中药饮片同步纳入支付范围。省级医保局负责人表示:"中药支付标准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每季度收集医疗机构实际采购价格,确保医保基金合理支出"
医保专家分析认为,中药饮片纳入医保将产生三重效应:首先是降低患者用药负担 ,预计每年惠及超800万慢性病患者;其次是规范市场秩序 ,医保支付标准将倒逼企业提升质量标准;最重要的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为经典名方开发创造政策环境。
"现在最担心的是价格虚高问题"北京三甲医院药剂科主任坦言,"部分药材存在流通环节加价现象,需要建立从种植基地到药房的全流程价格监测体系。"
随着10月医保谈判启动,15款中药新药将角逐剩余名额 。这些药品需通过药物经济学专家背靠背评估,重点考量临床急需程度、替代价值、价格合理性三大维度。成功入围药品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报销。
当传统药材遇上现代医保体系,中医药发展迎来历史性转折点。您最希望哪些中药品种纳入医保?医保基金又该如何平衡西药与中药的支付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