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肿瘤,属于中医学的癥瘕、积聚、瘿瘤范畴。究其病机,多与气滞血凝,痰瘀聚结有关。因此,笔者遵奉《内经》“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瘀者行之”之旨,在数十年临床实践中,把活血化瘀作为该病主要治则,用下列方药取得了满意疗效。
脑肿瘤 天麻12克,钩藤、半夏、浙贝母各10克,川芎15克,穿山甲、全蝎、僵蚕各10克,川牛膝15克,龟板20克,白花蛇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剂,14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甲状腺瘤 水蛭10克,海蛤粉、昆布、海螵蛸各12克,丹参20克,地龙12克,桃仁10克,红花15克,生地15克。水煎服,每日1剂,14天为1个疗程。
纵膈肿瘤 瓜蒌20克,薤白12克,郁金10克,桔梗10克,川贝母15克,葶苈子10克,鱼腥草20克,仙鹤草30克,乳香、没药各10克,甘草6克,芦根30克。水煎服,每日1剂,14天为1个疗程。
子宫肌瘤 夏枯草30克,王不留行10克,木通10克,当归20克,白芍15克,益母草20克,赤芍、三棱、莪术各10克,卷柏20克,肉桂、小茴香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14天为1个疗程。
肝癌疼痛 蟾酥5克,生大黄、生半夏、生川乌、生草乌、全蝎、生南星、冰片各25克。95%酒精500毫升。将上药研成粗末,浸入95%酒精内密封1周后使用,外擦疼痛部位,每次10分钟,30分钟即可见效。(张可堂)
生物谷治疗乳腺癌经验方
下方请在有经验医生指导下使用。
山慈菇200g,蟹壳100g,蟹爪(带爪尖)100g,川楝子 250g,瓜蒌仁150g,荔枝核 250g,两头尖150g (即老鼠屎,炒后入药,不可因为此而不用),丝瓜络30g。
共研细末,以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日4次,每次2丸,饭后用。此方从古方化裁而来,历经数百年,效果确实比较好。
生物谷治疗白血病验方
此方经反复验证,能缓解各类型的白血病,患者可以考虑试用。但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
此方中有些药物比较少见,因此未必一定要齐全,只要能得到其中大部分药物,就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猪殃殃60g,花生根120g, 青黛6g (装入胶囊吞服,不入煎剂), 白花蛇舌草50g,黄药子、三棱、莪术各 20克,红参10g,半枝莲50g,狗舌草、龙葵、仙鹤草、山慈菇30g 儿茶10g,蚤休20g。 此方效果显著,不可忽视!
白血病方剂
胡黄连9克,川连6克,地丁草、蒲公荚、金银花各15克,皂角刺、皮硝各9克,生军、炙乳没各6克,樟木15克、冰片粉3克,硼砂9克,炉甘石15克。将药煎水5m毫升,用纱布温敷局部,1日3次。本方为上海著名中医秦亮甫验方,功能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消肿散结,收敛防腐,适用于白血病并发肛周脓肿。
蜈蚣、全蝎、僵蚕、土鳖各等分。将药共研细末,每服0。3--1.0克,一般用量为0.7克,每日3次。本方源于《抗癌中草药制剂》,功能熄风活血,适用于白血病。
三棱、莪术、五灵脂、大白、龙骨、牡蛎、海浮石各15克,香附子18克,水红花子、瓦楞子各30克,三七12克,苏木10克,明雄黄9克,山萸6克。水煎服,日l剂。本方源于《四川中医》1989.4期,功能活血破瘀,软坚化积,利湿解毒,适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潞党参15克,黄芪r8克,当归6克,五味子3克,麦冬6克,大黄9克(后下),地鳖虫6克,桃仁、红花各3克,三棱、莪术各9克,甲珠12克,枳壳6克,煨姜3片。水煎服,日1剂。本方源于《云南中医杂志》1980.4期,功能补气养血,破瘀消癃,适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白花蛇舌草50克,青黛40克,黄药子、三棱各z克,茯术30克,红参15克,半枝莲20克,杞果30克,狗脊25克,丹参50克,大黄、山萸肉各20克,儿茶10克。水煎服,日1剂。本方源于《吉林中医药》1981.3期,功能活血化痰,解毒抗癌,适用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瓜蒌15克,川连10克,清半夏9克,青礞石30克(先煎),沉香6克(后人)大黄6克(后人),黄芩9克,川贝母12克,枳壳5克,菖蒲10克,玄明粉6克(冲)。水煎服,日1剂。本方源于《福建中医药》,功能清热涤痰,化湿通腑,适用于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青蒿30克,鳖甲(醋炒)、银柴胡、生地、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大青叶各30克,沙参、丹皮、知母各20克,紫草15克,三棱、莪术各10克,犀角粉(冲)5克。本方源于《山东中医杂志》1988.1期,功能养阴凉血,清热解毒,适用于急性颗粒细胞白血病。
玄参12克,牡蛎30克,浙贝12克,甲珠15克,夏枯草、昆布、海藻各30克,清半夏、生南星各12克(先煎二小时),瓜蒌、黄药子各15克,山慈菇20克,半枝莲30克,蚤休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水煎服,日1剂。本方源于《百病良方》,功能清热解毒,软坚散结,适用于热结痰核型白血病
生地20克,玄参15克,知母、龟板各10克,鳖甲30克,地骨皮20克,蒲公英30克,银柴胡、大青叶各15克,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30克,狗舌草15克,女贞子30克,青黛3克(另包分冲服)。水煎服,日1剂。本方源于《中医肿瘤学》功能滋阴养血,清热解毒,适用于肝肾阴亏,毒热内蕴型白血病
狗舌草、猪殃殃、白花蛇舌草、龙葵、仙鹤草、北沙参各30克,金银花、丹参各18克,白术15克,制黄芪、当归、补骨脂各12克。水煎服,日1剂。本方源于《抗癌中草药制剂》,功能清热解毒,佐以益气养血,适用于急性白血病。
马钱子0,9克,大黄、猪殃殃、半枝莲、蛇六合、白花蛇舌草各30克。水煎服,日1剂。本方源于《抗癌中草药制剂》,功能清热解毒抗癌,适用于急性白血病。
生石膏30克,生地15克,青黛6克(装入胶囊吞服,不入煎剂),黄连9克,蚤休24克,虎杖、丹参各30克,苦参15克,丹皮、银花各11克。水煎服,日1剂。本方清热解毒,凉血消瘀,可用于白血病患者。
鼻咽癌的各种治疗方法
鼻咽癌临床主要症状有鼻塞、鼻腔出血,常以颈部淋巴结转移而就诊。本病的发生与遗传、病毒、环境等因素有关。中医学认为,七情损伤、正气不足是患鼻咽癌的内因,正虚之体,再遇风邪毒的浸袭,沉积于鼻腔,气血运行受阻,瘀积而成肿块,临床常用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白花蛇舌草60克,半枝莲30克,金果榄9—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源于《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功能解毒抑癌,适用于鼻咽痛肺转移。
[方二]
蜈蚣3条,炮山甲、土元、地龙、田三七各3克。将药焙干,共研细末,用米醋调成悬浊液服,每日1剂。
本方源于《抗癌中草药制剂》,功能解毒抗癌,适应于鼻咽癌。
[方三]
山苦瓜10克,甘油20克,75%乙醇25克。先将山苦瓜切碎,浸泡于乙醇中,添蒸馏水50毫升,搅匀后用纱布滤除药渣,加入甘油制成滴鼻剂,每日滴鼻3--6次。
本方源于《抗癌中草药制剂》,功能解毒开窍,适用于鼻咽癌。
[方四]
地黄18克,郁金9克,巴豆7.5克。各药共研细末,以醋注丸,如绿豆大小,每次2丸,2小时1次,浓茶送下,服至吐泻停止。
本方攻毒抗癌,对鼻咽痼有效。
[方五]
陈葫芦250克,麝香30克,冰片30克。将葫芦炒灰存性、研末,再加入麝香,冰片混匀,把少许药粉吹人鼻咽部,每日数次。
本方源于《抗癌中草药制剂》,功能开通鼻窍,适用于鼻咽癌。
[方六]
葱白、皂角各3个,鲜鹅不食草6--9克,麝香O.15一O.2克。将葱白、皂角、鲜鹅不食草捣烂绞汁,加入麝香,以棉花蘸药汁塞耳,亦可将药汁滴耳用。
本方聪耳开窍,适用于鼻咽癌。
[方七]
瘦猪肉、山楂、面上柏各50克。加水1500毫升,煮熟后吃肉喝汤,每日1剂,连用7天,为1疗程,休息3天后再用,可服用10疗程。
本方扶正抗癌,适用于鼻咽癌。
[方八]
马勃9克(包煎),射于15克,开金锁、七叶一枝花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源于《实用药物抗癌手册》,功能解毒利咽抗癌,适用于鼻咽癌。
[方九]
五倍子粉、冰片粉、田三七粉、枯矾粉各等分。共为细末,以凡士林纱条或花生油纱条蘸药粉,塞入出血鼻孔内。
本方来源于《癌的扶正培本治疗》,功能抗痛止血,适用于鼻咽痼出血。
[方十]
太子参30克,玄参、麦冬、生地、女贞子各15克,石斛10克,花粉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开始放疗即服中药。
本方为中医李连华方,功能益气养阴,适用于鼻咽癌放疗患者。
[方十一]
人参3克,金银花、白花蛇舌草(或夏枯草)各20--30克。水煎服,人参单煎服,服人参当天不服其它3种中药,另3种中药水煎服,每周2次。
本方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5期,功能益气扶正,清热解毒,适用于鼻咽癌放疗期。
[方十二]
天冬、麦冬各12克,沙参10克,元参9克,生地10克,白茅根12克,玉竹、银花各9克,白花蛇舌草如克,白毛藤20--30克,党参12克,茯苓、白术各10克,丹参15克,甘草3克。每剂煎3次,代茶饮,可长期服用。
本方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期,功能益气生津,解毒抗癌,适用于鼻咽癌。
[方十三]
北沙参15克,川石斛、玉竹各12克,白花蛇舌草15克,龙葵30克,海藻12克,野菊花15克,苍耳子12克,辛黄花、焦山栀各10克,生地、赤芍各15克,白茅根30克,藕节15克,麦冬30克,象贝母10克,玄参12克,桃仁6克,夏枯草30克,大枣7枚。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清热生津,解毒散结,适用于鼻咽癌,此方源于《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1期。
[方十四]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党参、玄参各15克,石斛30克,生地、熟地、麦冬各24克,连翘18克,党参15克,天冬24克,刺蒺藜18克,玉竹、山药、赤芍各12克,黄芩、白芷、山豆根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源于《抗癌中草药制剂》,功能养阴清肺,抗癌,适用于鼻咽癌。
[方十五]
蛇泡勒、丹参、钩藤、走马胎各30克,老鼠刺、铁包金、人地金牛、茜草根、刺蒺藜、穿破石、山慈菇各15克,大枣60克,细叶七星剑15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攻瘀抗癌,清热解毒,适用于鼻咽癌。
[方十六]
蛇泡勒、白茅根、野菊花,铁包金各30克,入地金牛、土鳖虫各15克,大蓟21克,甘草9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源于《抗癌中草药制剂》,功能解毒散结,适用于鼻咽癌。
[方十七]
辛夷、苍耳子各12克,白芷、川芎、黄芩各3克,连翘、蒲公英各12克,牡蛎60克,夏枯草12克,半枝莲30克,蜀羊泉15克,鹅不食草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源于《肿瘤的防治》,功能清肺开窍,解毒散结,适用于鼻咽癌。
[方十八]
金银花30克,连翘、天花粉各6克,当归15克,蒲公英12克,乳香15克,赤芍、黄芩各6克,桃仁15克,菊花10克,大黄15克,知母3克,薄荷6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为南昌市第一医院治疗鼻咽癌方,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散结。
[方十九]
石上柏30克,苍耳子10克,草河车15克,射干10克,山慈菇15克,白茅根30克,山豆根10克,皿蒌20克,茜草根10克,胆南星、半夏、白芷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源于《中医肿瘤学》,功能清热泻肺,消炎抗癌,适用于肺热型鼻咽癌。
[方二十]
生地15克,丹皮10克,石上柏30克,山豆根10克,钩藤15克,全蝎6克,夏枯草15克,丝瓜络10克,虎杖30克,僵蚕1克,鸡血藤30克,苍耳子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源于《中医肿瘤学》,功能清热解毒,适用于鼻咽癌合并有颅神经损害者。
[方二十一]
青皮、陈皮、杏仁各10克,黄芩12克,瓜蒌20克,胆南星10克,制半夏20克,猪苓、土茯苓、上贝母各30克,钩藤10克,小蓟、石上柏各30克,辛夷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源于《中医肿瘤学》,功能清热化痰,解毒抗癌,适用于痰热型鼻咽癌。
[方二十二]
青蒿、鳖甲各10克,秦艽9克,地骨皮、玄参、生地各12克,银花、天花粉各15克,丹皮10克,赤、白芍各10克,蝉衣、甘草各6克,灯草1.5克,鲜芦根30克,常山10克,黄芪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源于《贵州中医学院学报》1989.4期,功能养阴退热,适用于鼻咽癌化疗后低热。
[方二十三]
玄参、北沙参各30克,麦冬、黄芪、女贞子、卷柏、苍耳子、辛夷、菟丝子各15克,知母12克,石斛、党参、白术各25克,山豆根、白芷、山药、石菖蒲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煎3次,分3次服。 本方为中医杨通礼方,功能益气养阴,解毒消肿,适用于鼻咽癌。
[方二十四]
夏枯草、海藻、礞石各30克,昆布、钩藤各24克,赤芍15克,蜂房、苍术各12克,桃仁、白芷、生南星(先煎)、制远志、菖蒲、地龙、蜈蚣、全蝎各6克。先煎生南星2小时后,再放入其它药物共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本方为著名中医段风午治疗鼻咽癌方,功能清热解毒养阴散结。
阴茎癌的各种治疗方法
阴茎癌是指发生于男性阴茎头部和包皮的恶性肿瘤。病变起始于阴茎头或包皮内侧,不易发现。若为乳头状或扁平突起,溃疡周边隆起,分泌恶臭液体,可穿破包皮呈花状。临床常用的偏方、验方如下。
[方一]
猪秧秧不拘时量。煎汤外洗,不拘时量。
本方源于《痛症家庭防治大全》,功能清热解毒,活血通经,对阴茎癌有效。
[方二]
土茯苓60克,金银花12克,威灵仙、白鲜皮各9克,丹皮6克,苍耳子15克。每日1剂,煎2次分服,另用茶叶加食盐适量煎汁后供局部冲洗。
本方为江西瑞昌县人民医院治疗阴茎癌验方,功能清热解毒。
[方三]
铁树叶、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双花、川楝子各500克。水煎煮3次,合并煎煮液,浓缩到原总体积的1/5,加乙醇沉淀2次,经活性炭处理过滤,分装灭菌,每日2次,每次2口4毫升,肌注。
本方源于《癌症家庭防治大全》,功能解毒散结,适用于阴茎癌。
[方四]
①鸦胆子、硇砂、砒石、草乌各6克,吴萸、轻粉各9克,硼砂、枯矾各30克,麝香15克,冰片3克。
②白及、象皮、紫草各15克,炉甘石30克。
③樟丹9克,梅片0.9克,煅石膏、硼砂各30克,密陀僧6克。
①②两方各药研为细末,分别加入合梅素粉5—10克,混合均匀,制成外用散剂。③方各药共研细末,加凡士林调和均匀经于热灭菌后,即得。外用,散剂供撒布于癌肿创面,软膏供局部涂敷用,均匀每日1--2次。①方用于解毒去腐、消肿抑癌;②方用于生肌收敛,愈合创面;③方用于癌块消失后久不愈合的创面,有生肌、抗感染的作用。
本方源于河北新医大附属第二医院,功能消肿抑癌,适用于阴茎癌。
[方五]
轻粉、石膏各15克,胆矾、铜浆各9克。共研细末,湿疮于撒,于疮以公猪胆汁调浓点之,每日3次。
本方源于《外科医境》,功能解毒化浊,消痛除疮。
[方六]
山慈菇30克,丝瓜络500克,海藻3克。每日l剂,水煎服。
本方清热通络,化痰散结,适用于阴茎癌患者。
[方七]
土茯苓30克,白鲜皮15克,金银花、薏苡仁各30克,防风6克,本通9克,木瓜15克,皂角子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源于《外科真诠》,功能清热解毒,燥湿消痛,适用于阴茎癌。
[方八]
黄芪30克,当归身15克,茯苓30克,丹皮12克,砂仁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源于《谦益斋外科医案》,功能益气养血,适用于阴茎癌。
[方九]
红粉9克,轻粉6克,水银3克,红枣10枚。共研细末为丸,每丸如绿豆大小,每日1丸,不可超过2丸。
本方源于江西余平县人民医院,功能攻毒杀虫,适用于阴茎癌。
[方十]
血竭、没药、滑石、丹皮各30克。共为细末,每月少许敷患处。
本方源于《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2年增刊号,功能破积散瘀,适用于阴茎癌。
[方十一]
琥珀10克,苍术9克,吴萸6克,车前子(包)、赤茯苓各30克,滑石15克,山栀子10克,萆藓12克,泽泻30克,丹皮12克,益智仁2O克,青盐30克,猪苓20克。每日1剂,水煎眼。
本方源于《枫江陈萃田先生外科临证》,功能清热利湿,解毒消痛,适用于阴茎癌。
[方十二]
瞿蓄、花蓄、双花、车前草、马鞭各30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源于《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内科学》,功能清热利湿.适用于阴茎癌。
[方十三]
卤水1000毫升,乌梅27个,放砂锅或搪瓷缸内,煮沸后细火持续煎20分钟,放置24小时过滤备用。成人口服每日6次,每次3毫升,饭前后各服1次。
本方源于《癌症家庭防治大全》,功能抗癌,适用于阴茎癌。
[声十四]
党参、白术各10克,云苓、陈皮、薏苡仁各15克,赤小豆30克,黄芪10克,菟丝子30克,金樱子15克,枸杞子、五味子各30克,车前子15克。1日1剂,水煎服。
本方源于《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学》功能补脾益肾,利湿解毒,适用于阴茎癌。
[方十五]
知母15克,黄柏10克,生地20克,花粉30克,玄参、女贞于、旱莲草各20克,杭芍10克,丹参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莪术10克,白英、龙葵、藤梨根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源于《实用中西医肿瘤治疗大全》,功能滋阴补肾,适用于阴茎癌复发。
[方十六]
柴胡、升麻各10克,龙胆草30克,黄芩、甘草、橘梗各10克,昆布15克,当归10克,白芍30克,木香10克,三棱、蚕砂各15克,土茯苓30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源于《实用中西医肿瘤治疗大全》,本方功能疏肝理气,活血软坚,适用于阴茎癌初期。
[方十七]
土茯苓60克,苍耳子15克,二花12克,白鲜皮、威灵仙各9克,胆草6克。水煎服,1日l剂。
本方为江西瑞县人民医院治疗阴茎癌方,功能清热解毒。
[方十八]
黄柏10克,知母、熟地各20克,龟板30克,猪脊髓不拘量,蜂蜜适量。诸药研末,加猪脊髓、炼蜜为九,如梧桐子大,每日1丸。
本方滋阴补肾,清热降火,适用于阴茎癌,肝阳素亢,相火内灼。
[方十九]
龙胆草30克,栀子、黄劳、柴胡各10克,车前草30克,生地15克,泽泻10克,蜈蚣2条,山豆根、马鞭草、瞿麦、花蓄各30克,当归10克。水煎服,日1剂。
本方源于《实用中西医肿瘤治疗大全》,功能消肝泻火,解毒利湿,适用于阴茎痛的中期。
[方二十]
滴乳石15克,西牛黄1.5克,珍珠9克,天竺黄10克,陈胆星9灰,血竭12克,川连9克,灯心灰6克。共为细末,每服3-5克,金银花汤服之,功能清热解毒,化血敛疮,适用于阴茎癌。
王三虎教授应用《千金方》治疗癌症经验
(1)温胆汤治疗脑胶质瘤: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组成。功能清胆和胃、除烦止呕。脑胶质瘤从病机上来看,主要属于痰热交结,蒙蔽清窍。患者经手术以后,虽病去大半,但产生痰热的基础仍在,而温胆汤便是应对之方。王教授对于脑瘤术后,往往以温胆汤为主方,随证化裁,坚持服用,确有明显的预防脑胶质瘤复发之功。一26岁的男性患者,经CT检查示:左额叶脑胶质瘤,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放疗1个疗程。后复发,化疗2个疗程,并再次手术。就诊于王教授,刻诊:患者精神差,乏力,术后癫痫发作3次,偶有头痛、舌苔黄厚腻,脉滑。证属痰热交结,蒙蔽清窍。法当清热化痰,开窍醒脑,佐以益气活血。方以温胆汤加味:半夏12g,陈皮10g,茯苓12g,甘草5g,竹茹12g,枳实12g,生姜5g,青礞石20g,石菖蒲10g,远志6g,人参6g,桃仁12g,川芎20g,蒺藜15g,黄芩12g,蔓荆子12g,猫爪草12g,30剂,每日1剂,水煎服。此后6次复诊,上方服用150剂,基本情况尚好,偶然头痛,癫痫约1月发作1~2次,记忆力稍减,舌红苔黄厚均逐步减退,嘱患者恢复工作。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强抗癫防癌之力。药用:半夏12g,陈皮10g,茯苓12g,甘草5g,竹茹12g,枳实12g,生姜5g,青礞石20g,石菖蒲15g,远志6g,人参6g,桃仁12g,川芎20g,蒺藜15g,蔓荆子12g,灵芝12g,蜈蚣2条,30剂,每日1剂,水煎服。上方服用350剂。第17次复诊,患者精神好,食可,睡眠佳,无明显不适。舌淡红,脉弦,癫痫很少发作,能正常工作。患者两年多来除服用中药外,无其他任何治疗,其间3次复查CT,均无明显变化。
(2)三物黄芩汤治疗直肠癌:王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直肠癌的主要病机是湿热下注,而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往往是湿热、血热、虚热三者同时并见,相互影响,难分难解。清利湿热之药,多易伤阴,则不利于阴虚之热的消退。滋阴清热之黏腻,则不利于湿热之清除。在此王教授推崇《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三》的三物黄芩汤。该方由黄芩、苦参、干地黄3味药组成。功效为清热泻火,燥湿凉血。其中,黄芩为君药,黄芩善清湿热,又能清血热、虚热,一药三用。举验案:一61岁的男性患者,确诊为直肠癌患者,行手术切除,未能保留肛门。术后病检报告:直肠癌Ⅱ级,累及全层,淋巴结1/5受累。B超提示肝门淋巴结肿大,怀疑肝转移。患者平素火旺,精神尚可,偶见乏力,食欲及睡眠一般,大便不规律,干结时下腹坠胀,有时稀溏,小便黄,唇红,舌红苔白,脉滑。证属湿热瘀毒交结大肠,术后气阴受伤。法当清利湿热,凉血化瘀解毒,兼顾气阴。方以三物黄芩汤化裁:黄芪12g,苦参10g,生地黄30g,槐花10g,墓回头30g,败酱草30g,木香10g,乌梅10g,党参10g,薏苡仁30g,20剂,每日1剂,水煎服。前后服药200余剂,未见复发。
(3)独活寄生汤治疗癌症骨转移:癌症骨转移的疼痛是肿瘤患者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王教授认为,寒邪在癌症发生发展中意义深远,寒邪致病的最大特点是疼痛,因寒主凝涩,寒主收敛,影响气血运行,不通则痛。独活寄生汤则符合癌症骨转移疼痛的基本病机。举验案一则:一66岁的男性患者,因甲状腺癌骨转移,进行同位素治疗,有一定疗效。3月前疼痛加重,行腰骶部局部放疗,疼痛缓解。近1月来疼痛加剧,腰部及左下肢骨痛难忍,下肢冰冷抽麻,弯腰、咳嗽时疼痛明显。诊见舌质淡,舌苔薄,脉弱。此属癌毒入骨,筋骨受损,寒凝经络,肝肾亏虚。法当益肝肾,补气血,止痹痛,佐以抗癌。方以独活寄生汤加味:独活12g,桑寄生12g,杜仲12g,牛膝12g,细辛9g,秦艽12g,茯苓12g,肉桂3g,防风12g,川芎12g,当归12g,白芍12g,熟地黄24g,鹿角霜18g,穿山甲5g,延胡索12g,骨碎补12g,黄药子6g,6剂,每日1次,水煎服。服药后疼痛缓解。一年中前后复诊15次,基本以上方为主,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恶性淋巴瘤
肾癌
组成: 牡蛎15克 穿山甲12克 全蝎6克 青皮6克 木香4.5克 五灵脂9克 桃仁9克 杏仁9克 鳖甲煎丸(吞)12克
功用: 攻坚破积,理气化痰,滋阴潜阳。
主治: 肾透明细胞癌。
加减: 头晕耳鸣加首乌、潼蒺藜、白蒺藜、菊花、腹部肿块胀痛加丹参、红花、川楝子、大腹皮。
喉癌
胃癌
大肠癌
胰腺癌
验方一
组成: 八月札12克 炮山甲12克 干蟾皮12克 香附12克 枸杞30克 红藤30克 龙葵30克 平地木30克 夏枯草30克 蒲公英30克 石见穿30克 丹参15克 郁金9克 川楝子9克 广木香9克?
功用: 消热解毒,祛瘀散结,理气止痛。
主治: 胰腺癌。
验方二
组成: 煅牡蛎30克 夏枯草15克 海藻15克 海带12克 漏芦12克 白花蛇舌草30克 铁树叶30克 当归12克 赤芍12克 丹参18克 党参15克 白术12克 茯苓15克 川楝子9克 郁金9克
功用: 活血化瘀,软坚消症。
主治: 晚期胰腺癌。
加减: 活血化瘀加桃仁、穿山甲、王不留行;软坚消症加炙山甲、望江南;健脾和胃加陈皮、木香、孩儿茶、黄芪、苡仁、山药;清利湿热加茵陈、车前草、金钱草、虎杖。
膀胱癌
前列腺癌
宫颈癌
甲状腺癌
验方一
组成: 夏枯草15克 山豆根15克 生牡蛎15克 黄药子15克 白药子15克 橘核12克 留行子12克 天葵子12克 甲珠9克 苏梗9克 射干9克 马勃9克 昆布30克
功用: 化痰软坚,解毒消核。
主治: 甲状腺癌。
验方二
组成: 海藻12克 昆布12克 牡蛎30克 夏枯草30克 土贝母10克 黄药子10克 半枝莲30克 清半夏15克 陈皮10克 料姜石60克
功用: 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消炎化痰,解凝消瘿。
主治: 甲状腺癌。
脑肿瘤验方一
组成: 龙胆草3克 清半夏10克 云苓10克 陈皮7克 磁石30克 蜈蚣5条 海浮石10克 乌梢蛇10克 天麻10克 钩藤15克 夏枯草15克 昆布10克 海藻10克 丝瓜络10克 浙贝母10克 焦三仙各10克 生黄芪30克 枸杞子30克?
主治: 脑肿瘤。症见头痛时作,或剧烈作痛,或肢体麻木,运动失灵,或记忆力减退,甚至神志模糊不清。
加减: 头痛剧烈加细辛3克,花椒10克;肢体麻木加桂枝7克,牛膝10克;神识不清另加服局方至宝丹,每日1丸。
验方二
组成: 半枝莲30克 公英30克 牡蛎30克 夏枯草30克 海藻30克 鲜核桃枝30克 败酱草15克 草河车15克 蜂房15克 浙贝母12克 元参12克 细辛6克 全蝎6克 白附子25克?
功用: 软坚散结通络。
主治: 脑瘤。
白血病
乳腺癌
骨肿瘤
生物谷肺癌验方
本方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用于肺癌早期和术后,或配合化疗放疗使用。此方为生物谷独家提从经验方,曾经治疗数百例病人,效果良好,但此方服后病人有一定的副反应,请在医生指导并监督下使用。
生黄芪60克,党参、海藻、沙参、怀山药 30元、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45克,天冬、麦冬、川贝、阿胶(烊冲)各9克,龙葵 20克、露蜂房 9克、山豆根 30克、铁树叶 45克、生苡仁 30克、瓜蒌 20克、蚤休30克、猫爪草 10克、白术、半夏、玄参、黄芩15克
水煎服,连服60剂以上,效果比较明显。
肺癌验方
方剂2
板蓝根、金银花、地丁各30克,露蜂房、山豆根各9克,龙葵、十大功劳叶各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肺癌
方剂3
党参、黄芪、白术、陈皮各9克,
茯苓、猪苓、生苡仁各15克,白
花蛇舌草、鱼腥草、铁树叶各30
克
制用法:水煎服。如怕冷、四肢不温、铁树叶各30克。肢酸软、舌质淡、脉沉细迟者,加仙灵脾12克,补骨脂15克
适应症:肺癌脾气虚弱证
方剂4
南沙参、北沙参、太子参、玄参各12克,麦冬、三棱、莪术各9克,女贞子、象贝母各15克,生黄芪、山豆根各20克,蜈蚣3条
制用法:水煎服。发热者加金银花15克,黄芩9克,水牛角30克;咯血者加生地炭12克,白茅根30克,黛蛤散12克(包煎
适应症:支气管肺癌中晚期
方剂5
生黄芪、忍冬藤各50克,败酱草、瓜蒌各25克,黄芩、杏仁、葶苈
子各15克,陈皮10克,大枣5枚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症:肺癌
方剂6
白花蛇舌草、猫爪草、猪苓、大蓟、小蓟、延胡索、黄芪、党参、
薏苡仁、生半夏各20克,黄芩15克,三七6克(冲服),壁虎(或蜈蚣)2条(冲服)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肺癌
方剂7
生黄芪60克,党参、海藻、半枝莲、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各30克,白术、半夏、陈皮各15克,茯苓25克,甘草、胆南星各5克,山药、黄精各20克,三七粉(另冲)3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适应症:肺癌脾虚痰湿证
方剂8
当归、赤芍、川芎、枳壳、桔梗、桃仁、红花、牛膝、三棱、莪术各12克,生地、浙贝母、百部各15克,蚤休30克,柴胡10克,甘草5克
制用法:水煎服。咯血者加鲜茅根40克,白及12克;有胸水者加葶苈子15 克,大枣8枚。
适应症:肺癌早期
概述: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广州地区占恶性肿瘤第一位,多见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和淋巴上皮癌。其病因尚未清楚。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遗传、病毒(EB病毒等)、环境因素及维生素A缺乏有关。症状:早期鼻咽癌症状不明显,往往被误认为呼吸道炎症,直至颈淋巴结肿大,才被人们注意,常见临床症状是鼻塞、鼻涕带血、头痛、耳鸣;晚期侵及颅脑,可出现耳鸣、儿聋、头痛、复视及淋巴肿大。鼻咽癌西医治疗,首选放射疗法。化学药物治疗可缓解症状,缩小肿块,目前仍是作为晚期鼻咽癌的辅助疗法之一。
|
![]() |
方1: 生津解毒饮
{处方组成} 茅根30克 、麦冬15克、天冬15克、元参15克、生地15克、藕片30克
银花9克、黄芩9克、甘草3克、白英30克、沙参9克党、参军9克、茯
苓9克、紫草根15克、生芪9克、白花舌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剂煎
2次分服。
{临床应用} 以本方为主,配合放疗,治疗鼻咽癌27例,存活五年以上者24例,五年生存率达88.9%
{处方来源} 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方2:天龙粉
{处方组成} 灸天龙末。每次5克,日服2次。
{临床应用} 用于鼻咽癌转移有一定疗效。如病例:孙某,女,52岁。右侧颈部肿块,切除后复发。经病理切片诊断为恶性肿瘤细胞(系鼻咽癌转移)。服用“天龙粉”2个月,
肿块消失,无不适感觉。
{处方来源} 《浙江中医杂志》1986;(1)
|
方3: 夏海白草方
{处方组成} 夏枯草木50克、海藻50克、白花蛇草50克、蒲公英30克、鱼腥草30克、鸡内金25克、黄芩25、苍耳子15克、生甘草15克。水煎服2次,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
{注意事项} 海藻反甘草,系有意同用,取其相反相激之性,增强散瘤袪邪之功。
{处方来源} 《新中医》1990年(4)。
|
方4: 复方十大功劳汤
{处方组成} 十大功劳60克 、鲜石黄皮120克、夏枯草45克、甘草率克。水煎服,每日1剂,煎2次分服。
{临床应用} 以本方结合扶正治疗,临床治愈鼻咽癌多例。
{处方来源} 《抗癌中草药制剂》。
|
方5: 防风辛胰?汤
{处方组成} 防风6克、辛胰9克、菊花9克、连翘克、生地9克、黄芩9克、当归9克、炒蒺藜9克、生石膏12克。水煎服,每日1剂,煎2次服。同时配合针刺,主穴:风池(双)、下关(双)、听宫(双)、上星、百会、合谷(双)。配穴:列缺、外关(双)、太冲(双)
{临床应用} 以本方配用鹅血制剂及针刺疗法,治疗愈鼻咽癌多例获叫好疗效。
{处方来源} 上海市肿瘤医院
|
脑肿瘤
功用 软坚散结通络。
主治 脑瘤。
甲状腺肿瘤--黄药子汤
黄药子汤
药物组成:黄药子、橘核、昆布、海藻各15-30克,夏枯草、连翘、防风各10-15克,荆芥5-10克。
适用证:瘿瘤(甲状腺肿瘤)。
点 评:本方为自拟经验方。本病多因情志抑郁,气滞痰结血瘀。方中黄药子性味苦平无毒,前人多用来除痰化瘀,散结消肿,以治瘿瘤恶肿疮瘘;昆布、海藻性味咸寒无毒,消痰软坚;橘核、夏枯草、连翘解郁化痰散结;防风、荆芥消散疮疡。所以,本方对瘿瘤有良效。
图为昆布入药前后。
阴茎癌的各种治疗方法
食管癌验方
硼砂80克,硇砂、三七各20克,冰片30克,制马钱子6克,仙鹤草30克。共研细粉,每日4次,每次10克,10天为1疗程,后改为每日2次,每次10克,以巩固疗效。 本方来自河南林县中医肿瘤研究所,功能活血开膈,解毒散结,对食管瘤有效。 |
当归20克,红花、桃仁、山甲、酒军各10克,党参30克,天冬15克,生赭石30克,蔷术、半夏各15克,寸冬30克,知母15克,柿霜10克,半枝莲30克,干蟾皮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出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功能活血化瘀,补托解毒,对食管癌有效。
生炙黄芪各30克,人参(或党参)、甘草、酒大黄各10克,当归15克,枳壳、槟榔各10克,半枝莲30克,降香10克,硇砂1.5克,半夏15克,白芥子、干蟾皮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出自《中医外科治疗大成》,功能健脾益气,消痰解毒,适用于食管癌脾虚痰湿型。
生地、赤芍、丹皮各15克,枸杞子30克,山萸肉10克,猪茯苓、地骨皮、石斛各15克,花粉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30克,干蟾皮10克,元参、知母各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治疗食管癌验方,功能滋阴清热,扶正解毒,适用于食管癌热毒伤阴型。
当归15克,生炙黄芪各30克,杜仲10克,生山药40克,山萸肉10克,猪茯苓、鸡血藤各30克,生熟地各15克,冬凌草20克,石见穿15克,僵蚕10克,地龙15克,制鳖甲30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出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功能益气养血健脾益肾,适用于食管癌气血两虚证。
黄毛耳草、石贝穿、半枝莲、威灵仙、鬼针草、橘叶各15克。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本方来自《肿瘤辨证论治》,功能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瓜蒌、浙贝、清半夏、橘红各30克,半枝莲、蚤休、白术各20克,生薏苡米、露蜂房、砂仁、酒大黄各10克,黄连6克,胆南星、旋复花(包煎)各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为传书林中医治疗食管瘤疾湿凝结型方,功能燥湿化痰、宽胸启膈。
党参、北沙参、白术、丁香、广木香、白豆蔻、麦芽、青皮、陈皮、沉香、厚朴、藿香、姜半夏、桃仁、土贝母、丹参、急性子、红花、当归、蜂房、蜀羊泉各50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来自《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功能理气化痰,活血散瘀,对食管癌有疗效。
食管癌方集成
二、太子参、麦冬、北沙参各15克,山药、莲子肉、虎杖各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蚤休15克,制鳖甲、丹参各20克,浙贝母9克,半边莲1 5克,赤芍12克。每日1剂,水煎服。
本方为北京房山中医院穆希泉治胃癌验方,功能益胃健脾,解毒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