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大家可能在网上都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标题是“什么?口腔溃疡竟然是“不治之症”!!!”
我点进去一看,上面对于口腔溃疡是不治之症是这样解释的:
口腔溃疡无法根治的原因是:我们迄今为止还不知道,这个烦人的小东西病因和致病机制究竟是什么。
我当时内心也是有些无奈,因为找不到病因和致病机制,就宣称它为不治之症?
但是殊不知,中医治疗口腔溃疡,可谓是“张飞吃豆腐——小菜一碟。”
之前一位患者反复口腔黏膜及舌边溃痛10余年,确诊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在医院开过止痛药利多卡因凝胶;也用过消炎药氯己定含漱液、西地碘片等;还有冰硼散、西瓜霜,还吃过各种维生素片,比如维生素B、维生素C,都是屡治乏效。
经过刻诊,我发现患者口腔粘膜及舌边已经开始溃烂疼痛,溃疡周边微红肿,口干燥,齿牙松动,常鼻衄、龈衄,夜寐不安,舌光红,脉弦细。
我辨证患者属于肾阴不足,火不归元证,治以滋肾养阴清热,引火归元。
拟下处方,山萸肉、山药、熟地、干姜、茯苓、丹皮、熟附片、生甘草。
连服5日,口腔黏膜及舌边溃烂疼痛大减,溃疡周边已无红肿,口稍干燥,齿牙松动减轻,夜寐已安,舌红,脉弦细。
药见显效,仍遵前法。继服半月,上证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口疳”的范畴,为临床常见病。中医认为,口腔乃诸经交汇之处,五脏病变均可影响。
口腔溃疡属于火气上炎,然火有虚实之分,虚火不宜泻。若阴虚火旺,虚火上浮,客于口腔舌面,导致溃疡疼痛反复发作。
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或舌边,有散在性溃疡,小则如豆,大则如铜钱,偶有脓苔覆其上,溃疡周边微红肿,疼痛灼热流涎,进食说话皆受影响,多数患者反复发作,迁延多年难愈。
朱丹溪云:“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焦土虚,且不能食,相火上冲无制,用理中汤,甚则加附子,或噙官桂亦妙”。丹溪虽言中焦土虚,但又言附子、官桂,此应有肾虚阴火上行无疑。
西医学也认为此疾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密切关系,并不提倡抗生素治疗。
根据以上内容我认为,本病病机特点实为阴虚火旺,虚火上浮,治疗宜养阴清热,引火归元为法,如此则阴虚得养,浮火得降,痼疾得愈。
少量附子、干姜,在此并非温补肾阳,而在于引火归元。甘草既能除逆上之阴火而止痛,又可解金疮肿疡之热毒以消炎,并可愈长久溃疡之黏膜,为本方君药,须用稍大剂量。若能选用生甘草皮,疗效更好,量减为甘草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