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厄尔尼诺、拉尼娜、通货膨胀、货币超发、去库存、一带一路……
2016年除了里约奥运和王宝强,药材人还被以上几个词语充斥着。
三七、太子参、党参、五味子、吴茱萸……成为每个药材人的茶前饭后谈资,短暂的平静后,做药的、不做药的,带着股市、房市退出的资金,纷纷登场,锣鼓喧天,一场大戏拉开帷幕... ...
而这幕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揭开帷幕,一探究竟!
一、气候环境篇
2016年过去的上半年,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 多灾多难“,南方提前到来而又绵绵不绝的梅雨期;湖北、河南、河北、山西、黑龙江等地的洪水、泥石流;河北、黑龙江、甘肃等地的强对流、冰雹;政府对猝不及防的天气导致的后果,用“百年不遇”来形容,以示领导们的无奈,然而无数电脑面前的网友们却不能释怀。
而发生的这些确实因为百年不遇的“厄尔尼诺”。
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次年,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东北地区发生流域性特大暴雨洪涝。1982/1983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次年,198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发生严重洪涝,东北出现低温,黑龙江6月气温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低。
其实,国家气候中心于2014年10月、2015年4月、2015年5月以及之后的每一个月,都在进行“厄尔尼诺”的跟踪报道、气候预测,更有历次厄尔尼诺多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数据,对大宗谷物20-50%的减产影响。以此类推至中药材领域,相比谷物种植,中药材生长、种植区域性强,种植范围远远小于谷物,一旦受到气候影响,其产量的影响更甚。
于是便有了2015年-2016年的江西连续降雨栀子、枳壳产出量少、质量差;湖北产区野菊花大幅减产;浙江延胡索种植期延后、减产;连翘遭遇倒春寒;太子参减产;草果冻害、党参干旱价格上涨等等一些列的减产、涨价。有心的药商,早已建下重仓,2016年5月“厄尔尼诺”结束,随即形成“拉尼娜”,药商们看起来好像到了收获的季节了......
二、经济环境篇
股市、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同时又是两大主要资金蓄水池。
上图为上证指数的十年走势图,通过上图,主要比较2008-2009阶段、2015-2016阶段的经济环境、药材价格走势。
1.回顾2009
回顾2009年中药材的行情,我们基本可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年1-3月,冰点期。
受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走势等因素影响,这个阶段国内中药材市场整体行情跌入近十年来的最低点。
第二阶段:2009年4-9月,回温期。
受整体行情回升及甲流第一波袭击等因素的带动,市场开始逐步回温,部分品种处于行情暴涨的前夜。
第三阶段:2009年10-12月上旬
经过不断预热和甲流蔓延扩大等影响,是中药材市场出现整体井喷态势,抗流感类药材价格一马当先,步步高升,带动其它类别中药材的整体快速回升。
第四阶段:2009年12月中旬以后,平静期。
随着市场逐步回归理性和甲流第二波减弱,多个品种涨势得到遏止甚至开始回调,市场渐趋平静。
2009年中药材品种的整体走势与2008年相比,价格行情呈明显上升之势。但从全年价格波动曲线来看,这种涨幅主要集中在下半年(12月下旬与元月初相比药市整体价格指数升幅高达64.79%,而7月1日到12月28日之间涨幅也高达40.9%),这种升势直到12月中旬才开始逐步回落。
2、展望2016
2008-2009阶段:药材普涨的两大因素,以2008年股灾为爆发点的实体经济下行,甲流为理由的药材涨价,资金大量流向农副产品及中药材。
2006-2012年大蒜行情走势图
2015-2016阶段:2015年上证指数从5178点跌至2638点,股灾再现,同时房地产泡沫饱受各界人士争议,2016年3月大蒜价格一路上涨,快速上涨至6元/公斤,预示流动资金已经开始向农副产品悄悄转移。
而药材方面,“暴雨”、“干旱”、“厄尔尼诺”,无论这些“借口”的影响力比着09年的“甲流”是大是小,都已经无法阻止资金涌向药材领域。
三、医药环境篇
1、药企环境

国家食药监总局整理并发布《2015年全国收回药品GMP证书情况统计》,全国共有140家药企的144张GMP证书被收回。而涉及中药和中药饮片的生产企业成为此次收证的“重灾区”。
2016年飞检力度更大于去年,2016年5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在通知中表示,为加强药品GMP检查员管理,规范检查员队伍建设,经系统培训、综合考评后,重新聘任张岩等302人为国家药品GMP检查员。另外,此次聘任只是第一批,也就是说,未来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第N批!
2、药材环境

2016年5月8日,浙江省磐安县启动为期一个月的浙八味特产市场禁止硫磺熏蒸中药材(浙贝母)入市交易紧急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使用硫磺熏蒸中药材(浙贝母)行为。太极集团、通药集团、哈药集团、云南白药集团4家知名药企的5款止咳药被曝检出较高含量硫磺。
浙贝母事件并非个案,随后各大专业市场、产地市场严查硫磺使用。同时硫磺也不仅仅是药材环境唯一的变化,各种药材因为含量、达标等质量问题而产生价格分化,其中不乏大宗品种。
3、综述
目前从药材的交易和行情走势来看,制药、药材行业的复苏越来越近了,不是因为飞检结束,更不是因为药企对药材质量放宽,而是无论药企还是药商,在这两年的严查中,应该已经总结出了一套新的方案,来进行合法合规的生产和经营。
四、政策环境篇
1、对外:

2015年6月13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首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夏季峰会暨"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扬州召开。会议以“发挥国际学术组织作用,助力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为主题,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荷兰、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中国医保商会中药部副主任于志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医药具有经济和文化双重属性,是中国产业走出去的最佳载体。”
2016年8月9日,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中在坦桑尼亚举办本次论坛举办中非卫生合作与民族医药交流论坛。李肇星将广誉远国宝中药龟龄集和定坤丹口服液作为国礼送给坦桑尼亚前总统姆卡帕。
2、对内:
2014-2016年《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文件相继出台。
2015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向长期奋战在中医药战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问候。
3、综述:
从领导层国际领域的宣传,到国内一系列发展政策的出台,隐约感觉到,中医药领域一场巨大的变革,正紧锣密鼓的进行。
结语:
灾情频现、国家引导、行业复苏、通货膨胀,这一切是不是孕育着一次药材的普涨,还需要后市来证明。
赵新会
2016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