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药材价格上涨,很多人深有体会,作为一个干农业多年的人,从整个产业链来聊一聊,也不过是冰山一角,因为这件事情的背后过于复杂。
1.农民,赚到钱了吗?
先说第一个问题,中药材种植户在国内主要以农民为主,按照相关规定,中药饮片必须经过药检,包括农药残留,水分,灰分,二氧化硫,药量的含量等等,只有达到入药级别才可叫做饮片。
由于这几年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膨大剂等等,那些达不到标准的药材,就只能作为初级农产品进入流通市场。
即便是好药材,农民除了卖给采购商之外,几乎没有别的渠道,不管市场价格多高,采购的价格同样会压得很低很低,甚至还不够农民回本。
所以说,源头好药材,不一定能卖出好价钱。
有人说,那就搞电商啊,我想请问一下,几个农民会搞网络,会开网店?开了网店就一定能把东西卖出去吗。
药材不会变坏不会变质,不会长虫吗,一直放在家里不承担风险的吗,要说看谁憋的久,那你是想多了,农民就等着它养家糊口呢,能耗得过生意人?,越拖肯定是心里越着急的。
然而,另一个事实是,随着国际市场越来越重视中医文化尤其是对中医学的现代应用甚至做的比我们好,国外的采购商,由于能给得起稍微高点的价格,有些道地药材几乎第一时间就到了国外。
相比之下,道地药材的产量并不大,于是又从国外再进口,这个价格自然就高了。
这其实是国际贸易中一个很简单的操作,很多行业都有这种情况,就跟日本在我们中国生产电子产品、制造汽车然后出口到日本,再返销到中国是一样的道理。
而这种流通高价跟源头农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2.好药材真的都出口了吗?
那这时候有人又要问了,我们国内的中药饮片公司或者制药厂,为什么不用这些道地药材呢?
我建议大家换个角度思考,为什么你开方抓药不用上万一斤的陈皮?那个效果不是更好吗?
中药饮片公司和制药厂最大的终端消费者是普通老百姓,价格昂贵的东西,自然有它的消费群体,普通人自己都快饿死了,还操心人家有钱人搞不到货源?
还有人说,如果国内酸枣仁到了1千块钱一斤,他有本事从国外弄到200块1斤的酸枣仁。
我就问一句,美国日本这些商人放着自己家门口210块一斤的酸枣仁不要,跑到中国来进口1000块1斤的酸枣仁,再返销到中国来卖200块1斤?难道不是心智有问题?
明明是拿“理枣仁”冒充“酸枣仁”,还恬不知耻地假装正义。
生意人的套路有多明显?我负责任地说一句,中国农民种那几亩地,没本钱造假,造假是某些低级生意人干的缺德事,农民也从来没有卖这么贵。
就拿蜂蜜来说,做药丸都要用到蜂蜜,一级货商找农民采购真蜂蜜,出价十块钱一斤,再勾兑白糖水出售,人家农民不愿意卖。
源头一再压低价格,农民只能自谋出路,如果不滞销,河南的农民还大老远搞一大车山药,拉到其他地方卖十块钱三斤,晚上睡车上不可怜?这是“没有好山药”的真实情况?
如果真的没有好药材,国内这么多中药饮片公司包括同仁堂那种制药厂早倒闭了,还用治病救人吗,其实也就是到达消费者手里的那个通道被人堵死了。
3.药材公司和制药厂,赚到钱了吗?
原产地一手采购商一定是制药厂或者中药饮片公司吗,不一定是。
中药材常用的就百来种了,没有哪个饮片公司或者制药厂一口气能拿下所有品种的一手货源,采购商很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帮人。
如果要把某个产地,某个农产品的产量尽可能的控制在自己手里,再分销到其他地方和批发市场,一个人的钱显然是不够的,那就必须联合很多人一块来搞。
这时就形成了一定的源头垄断,也就给炒作价格创造了条件。
想跟他们博弈,那背后的事情错综复杂,他们背后还有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第四梯队等等,你觉得这个价格谁说了算?这里头的水不够深吗?
怎么炒呢?
你随便在视频底下翻翻,某些人天天在网上混淆视听,故意夸大市场氛围,制造紧张气氛,让人觉得大肆进购药材有钱赚,那就来接盘嘛。
打个比方,第一手200块1公斤哎,第二手到手400块1公斤,跟传销差不多,一级又一级,一环又一环,都是一帮子替顶级老板打工的在人群里吆喝,庐山真面目压根儿就没露过脸。
农产品呢它有个特点,一旦某一样东西涨价,与此相关联的也一定涨价,一旦终端价格抬高,就会误导大家更大规模地种植,想办法增产,甚至在不适合生长的地方去种植,导致质量继续下滑。
而农产品终端市场只要一涨价,农药化肥等等各种农需物资也会见了鬼一样的使劲涨,你说农民能赚钱吗,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不是没有好药材,而是劣币驱逐良币,药材价格水涨船高,很多药材公司,制药厂甚至医院都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购原材料,这几年有上百家中药制药厂被外国资本收购就是明证。
4.到底谁在赚钱?
对于药材公司和制药厂,能走渠道的也就是医院、药店、中医馆、民间诊所等,好药材的进货价格高,可又没有人找他们采购,或者给的价格低于预期,那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
中药饮片公司竞争激烈,有些药企不想一直做孙子,被迫和农民合作搞中药材种植,结果发现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和农业种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相去甚远,算下来投入成本还高的吓人,最好也是不了了之。
不少饮片公司和制药厂因原材料价格过高,渠道公关费用也居高不下,举步维艰几近倒闭。甚至连某些中医院都被价格吓倒不敢采买药材。而公关费用是什么,我在这儿就不戳破了。
在这场生意游戏中,少量的金字塔顶尖的那部分人赚的流油,但更多人叫苦连天,到最后也不知道谁把钱给赚跑了,我也是在评论区翻看这帮“救世主”的表现才找到答案。
只要有这些二师兄主宰,就无所谓真假,无所谓大局,无所谓民族大义,只需要键盘带给他们那种虚假的盲目的不知羞耻的优越感。
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经常感慨,只要打开网络,就处处可见小日子当年敢侵略中华大地的原因。
我们是脚踏实地的平民百姓,农民种地种药材,几年才出一批,人工血汗钱都捞不着。
而有些人为了钱,把日常所需的中药材当做楼盘炒,给捡便宜的外国资本打前锋,干死自己本国的制药厂。
最可笑的是,他们自以为自己获得飞天鸿运,其实只不过是他人的棋子,最终也把家当赔了个精光。
这一切,到底谁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