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一种致盲性眼科疾病,主要是由于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损坏。它是全球第二大引起失明的疾病,仅次于白内障,且是第一位不可逆致盲的疾病。它有多种类型,常见的包括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儿童性青光眼,其中原发性青光眼是最常见的类型。有些人因为遗传、外伤、全身疾病等原因而发展为青光眼。发病原因还包括过度疲劳、过度近距离用眼、暗室环境和慢性全身疾病等。风险因素包括有青光眼家族病史、高眼压、60岁以上老年人等。 青光眼的症状和体征因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初期症状可能包括视力模糊、头痛、眼胀等,晚期则可能会出现视野缩小,严重时甚至会完全失明。这些症状可能会因为个体的情况和疾病的类型而有所不同。 |
河北邢台眼科名家,庞赞襄先生治青光眼有一方叫“泻肝利水通络汤”,组方精妙,有很高的借鉴意义,载录在此供大家参考。
方剂组成:桔梗10克,茺蔚子10克,车前子10克,葶苈子10克,防风10克,黄芩10克,香附10克,泽泻10克,芦根30克,夏枯草30克,甘草3克。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配合应用 0.25% 噻吗心安和1%匹罗卡品液点眼。功效:泻肝解郁,利水通络。
主治:青光眼,属肝经郁热者。症见双眼疾患,但常为一眼先发病,眼球涨痛,视力急剧下降,同侧偏头痛,甚至有恶心、呕吐,体温增高和脉搏加速等;球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前房极浅、瞳孔变大、晶体混浊、眼压高、眼球坚硬如石;也有一些患者眼压很高,但无任何症状,因而往往容易被忽略而耽误了治疗,其后果更为严重。方义解读:方中泽泻利水渗湿;桔梗、黄芩解目中之郁;夏枯草、芦根泻肝解郁散结;香附、茺蔚子、葶苈子、车前子理气行血利水;防风散风疏络;甘草健脾和胃,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泻肝解郁,利水通络之功。
青光眼多因七情过激,思虑过度,肝经郁热,玄府郁闭,水道不利,神水瘀滞,通路闭塞,眼压升高所致。治宜泻肝解郁,利水通络。一般急性充血性青光眼,大多数采用手术治疗,应用中药可以起到利水疏络,散结通利,防止视功能受损的作用。病案举例:张某,男,57岁,工人。1985年10月16日诊。主诉:右眼疼痛,视物不清,头痛20天。在20天前,患者自觉右眼疼痛不适,曾在本科门诊检查诊为“青光眼”,用点眼药水、中药治疗,症状好转,今日来诊。检查:右眼视力 0.01;裂隙灯观察:右眼球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前房浅,瞳孔散大;眼压:9.23 kPa。舌质红苔黄,脉弦。诊断:青光眼,肝经郁热者。治疗:泻肝解郁,利水通络。10 月19 日二诊:右眼视力 0.6,眼压1.94kPa,继服前方。10月 29日三诊:右眼眼压2.9kPa,前方去泽泻,加槟榔、荆芥、枳壳各10g。12月17日四诊:右眼视力 0.8,左眼视力1.0,右眼结膜不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浅,瞳孔药物性缩小。以泻肝解毒汤善后,眼部情况良好。笔者认为辨证是关键,所谓验方举例是辨证思路的解读,并非原方套用,希望所有人都能理解其中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