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王彦权老师把夏度衡老师的四味芍药汤,作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专病专方。
【病案一】
四味芍药汤+蒲公英
某患者,三叉神经痛,剧烈疼痛,伴见口干、便干。
处方:白芍60g,甘草15g,牡蛎60g,丹参15g,蒲公英30g,大枣6枚。
分析——
疼为主症,结合口干、便干之阴虚火旺体质,故应养阴清热止痛,不能用麻附辛之类的。既能养阴清热,又能止疼,用四味芍药汤加味。
【病案二】
四味芍药汤+小陷胸汤+茯苓、大枣
某女,81岁,右侧舌根、太阳穴、脸部疼痛数年,腹诊胃脘有压痛,局部肌紧张,舌质红,苔黄腻,脉洪大有力。
处方:白芍40g,甘草15g,牡蛎30g,丹参15g,瓜蒌15g,黄连6g,半夏15g,茯苓20g,大枣3枚。
分析——
辨为阳证,实证。病机为肝风内动,痰热瘀互结。
患者右侧舌、脸、太阳穴疼,符合三叉神经痛特点;脉洪大,阳热之证;久病必瘀;符合四味芍药汤证。
白芍、牡蛎柔肝缓急;芍药、甘草缓急止痛;丹参通络止疼,标本兼顾。
腹诊心下胃脘部满疼,局部肌紧张,加之舌苔黄腻,脉洪大,乃痰热互结之小陷胸汤证,故合上小陷胸汤。
【病案三】
葛根汤+吴茱萸汤+四味芍药汤
某男,30岁,左侧面部、头左侧剧痛,疼得彻夜不眠,伴见怕冷,胸部刺痛;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紧。
处方:白芍60g,甘草15g,牡蛎60g,川芎20g,麻黄8g,桂枝10g,葛根20g,吴茱萸5g,党参10g,薤白10g,大枣6枚。
分析——
患者左侧面部剧痛,典型三叉神经痛表现,专病专方,选夏度衡老师的四味芍药汤;
因头痛也较重,改丹参为川芎;
怕冷明显,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外寒侵袭,寒凝经脉,不通则痛,故用葛根汤合吴茱萸汤,温散寒邪,通络止痛;胸中刺痛,是心阳不振,心脉痹阻,故加薤白,通阳行痹。
(王彦权《卫生室的经方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