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炎,古称“癫疝”,临床所见以少年儿童为多,其发病率为 12%~18%。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化性睾丸炎和腮腺炎性睾丸炎两种。附睾炎,多属中医的“子痈”、“睾丸偏坠”范畴。好发于青壮年,偶见于儿童或老年患者。是发生于附睾的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二者都是男科常见病之一。
方剂仅供参考学习,治疗请咨询专业医疗机构。
1.祛湿保精丸
【组成】生地黄20克,赤芍药15克,淮山药12克,竹叶10克,牡丹皮15克,泽泻12克,郁金12克,山豆根10克,黄柏6克,虎杖12克,车前子10克,木通10克,滑石15克,牛膝10克,杜仲10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过筛,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10天为1疗程。
【功能】清利湿热、补肾生精。
【主治】睾丸炎性不育。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组成】荔枝核、大茴香各等份。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克,每日服2次,开水冲服。
【功能】除寒祛湿、缓痉止痛。
【主治】睾丸肿痛及轻症睾丸鞘膜积液,肠痉挛疼痛,腹痛。
【附记】引自程卧棠《民间秘方治百病》。屡用效佳。
3.加味金铃散
【组成】金铃子10克,①加小茴香50克;②加延胡家20克。
【制法】散剂。上两方,均为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3克,每日服2次,开水冲服。
【功能】①理气散寒止痛。②行气散接止痛。
【主治】率九炎肿痛,盆腔炎,腹疝(均用方1),疝气,睾丸炎,胃溃疡疼痛,慢性肝炎肝区痛(均用方2)。
【附记】引自程爵棠《民间秘方治百病》,临床屡用,效果均佳。
4.清利助育散
【组成】十大功劳叶120克,虎杖120克,土茯苓100克,白花蛇舌草120克,灯心草30克,甲珠10克(代),黄柏30克,桃仁30克,元胡10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30~50克,每日服2次,布包水煎服。
【功能】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主治】急性睾丸炎。
【附记】引自《临床验方集》。屡用屡验,有效率可达90%以上。
5.加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12克,生地黄15克,山茱萸10克,丹皮10克,补骨脂10克,益智仁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山药10克,当归10克,白芍药10克,枸杞子10克,甘菊10克,车前子10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过菇,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滋阴补肾、凉血活血、清热利湿。
【主治】慢性睾丸炎。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6.化瘀通行散
【组成】桃仁10克,红花10克,王不留行15克,路路通10克,延胡索12克,丹皮12克,丹参15克,三棱10克,装术6克,牛膝10克,虎杖10克,穿山甲15克,苏木12克,川芎9克,赤芍药1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9克,每日服2次,开水冲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活血化瘀、清热祛湿。
【主治】慢性睾丸炎。
【附记】引自《程氏医学笔记》。屡用效佳。
7.解毒散结丸
【组成】大黄10克,附片5克(制),白花蛇舌草30克,青皮12克,赤芍药12克,橘核12克,黄芩12克,土茯苓15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过筛,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半个月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行气散结。
【主治】急性睾丸炎。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多年应用,治验甚多,疗效满意。
8.温消口服液
【组成】制附片60克,干姜60克,白芍药30克,甘草30克,大黄10克,桂枝10克,细辛10克,路路通10克,橘核10克,当归10克,元胡15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除大黄外,余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再将大黄研细末兑入和匀。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15天为1疗程。同时每晚取30毫升,冲入沸水200毫升,趁热熏洗患处。
【功能】温阳散寒、消滞通瘀、散结止痛。
【主治】急性睾丸炎。
【附记】引自《集验百病良方》.屡用效佳,经治100例,治愈(睾丸肿痛,及伴随症状消失,体温及白细胞降至正常范围,随访1年未见复发者)97例,显效(肿大之睾丸经治疗半月至1月,基本复常,但未完全恢复正常者)3例。在治疗期间,睾丸肿甚者,可用丁字带托敷阴囊。注意卧床休息。
9.青黛芒硝散
【组成】青黛30克,芒硝60克。
【制法】散剂。将上药研细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此散30克,加面粉5克,和匀,用开水调和成糊状,数在洗净肿大的阴囊上。每日换药1次。
【功能】清利湿热、软坚化积。
【主治】睾丸炎。
【附记】引自《集验百病良方》。临床屡用,疗效满意。一般敷药2~3次即愈。
10.花根连翘散
【组成】金银花15克,葛根15克,连翘15克,板蓝根12克,生石膏15克,芦根24克,赤芍药9克,天花粉15克,郁金9克,丹皮9克,龙胆草9克,川楝子9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开水冲服。15天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疏风散结。
【主治】由外感风热疫毒,流注肝经,气血凝滞所致之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即腮腺炎性睾丸炎).症见恶寒发热,腮腺肿痛,继发睾丸肿痛,阴囊红肿,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白相间,脉弦数。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临床屡用,效果颇佳。一般聚药7~15天即获痊愈。
11.透脓散
【组成】生黄芪12克,当归10克,穿山甲3克(代),皂角刺4.5克,川芎9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勾,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开水冲服,3周为1个疗程。
【功能】扶正祛邪、托毒溃脓。
【主治】慢性睾丸炎。症见睾丸肿痛日久,内已成脓,外不易溃,漫肿无头,或睾丸酸痛灼热,疼痛向少腹及大随根部故射,舌淡苔薄,脉细数。
【附记】引自《程氏医学笔记》。屡用效佳。
12.清睾散
【组成】龙胆草15克,车前子30克,生地黄20克,柴胡12克,土茯苓30克,葎草60克,大黄9克,金银花15克,橘核12克,枳实12克,荔枝核15克,五灵脂12克,海藻30克,昆布20克,川楝子15克,桃仁12克,广木香12克,地龙1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开水冲泡,饭后频服。半个月为1疗程。
【功能】清热祛显、行气散结。
【主治】急性睾丸炎(湿热下注,气血阻滞型)。症见起病急骤、睾丸胀痛,或刚烈疼痛,阴囊红肿,伴有恶寒发热,身软乏力,口渴,小便短赤,刺痛,少腹拘急,会阴不适,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据临床观察,总有效率可达93%以上。
13.青黛消肿散
【组成】青黛3克,栀子12克,黄柏12克,柴胡12克,川楝子12克,木通12克,赤芍药12克,甘草6克,蒲公英30克,橘核9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3次,开水冲服。15天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行气止痛。
【主治】急性睾丸炎(外感热毒,流注肝经型)。症见发病急骤,发热畏寒,睾丸肿痛,痛引少腹,阴囊红肿,灼热疼痛,头痛口苦,口渴,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数。
【加减】睾丸胀痛甚者,加台乌10克,元胡10克;兼瘀血证者,加丹参15克,没药10克;兼血尿者,加白茅根15克,大小蓟各10克;兼小便淋涩不通者,加冬葵子10克,石韦5克。
外用青黛、大黄末各10克,水调,外敷患。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临床屡用,疗效满意。
14.吴茱奠膏
【组成】吴茱萸30克,广木香15克,川楝子15克,小茴香1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此散15克,以陈酯适量调和成膏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5次为1疗程。
【功能】温经散寒、理气止痛。
【主治】睾丸炎、附睾炎。
【附记】引自程爵棠《足底疗法治百病》。笔者经验方。屡用有效。
15.白芍药膏
【组成】白芍药600克,制附子300克,干姜300克,生大黄100克,桂枝100克,全当归100克,红花100克,细辛100克,桃仁100克,陈皮100克,橘核150克,荔枝核150克,延胡索100克,生甘草100克,土茯苓300克。
【制法】膏滋。上药除大黄外,余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清膏,再将生大黄研细末,撒人清膏和匀,然后加蜂蜜300克,冲入清膏收膏即成。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克,每日服2次,开水调服。10天为1疗程。
【功能】温阳散寒、活血化痰、缓急散结。
【主治】塞丸炎。
【附记】引自《临床验方集》,笔者粗传秘方。多年应用,效果尚属满意。
16.酢苓口服液
【组成】酢浆草50克(鲜品100克),土茯苓50克,油松节15克,生甘草10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每周为1疗程。
【功能】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主治】急性附睾炎。
【附记】引自《集验百病良方》。多年应用,疗效满意。又本方去土茯苓,或再去生甘草。余同上。验之临床,效果亦佳。
17.清睾口服液
【组成】夏枯草30克,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白芥子15克,青皮15克,当归尾15克,丹皮15克,生甘草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老升,每日服3次,10天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化痰散瘀、消肿散结。
【主治】急性睾丸炎。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临床屡用,疗效满意,治愈率达100%。
18.夏银膏
【组成】夏枯草300克,金银花300克,连翘300克,川贝母150克,白芥子150克,枳实150克,海藻100克,昆布100克,橘核100克,青皮100克,附片60克,乌药60克,土茯苓150克。
【制法】膏滋。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清膏,再加蜂蜜300克收膏即成。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克,每日服2次,开水调服。半个月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理气化痰、软坚散结。
【主治】急性附寨炎。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据临床观瘀,总有效率达100%,其中治愈率可达97%以上。
19.大补阴丸
【组成】黄柏15克,熟地黄15克,知母12克,龟板12克,金银花30克,荔枝核20克,猪脊髓1匙(蒸熟兑入)。
【制法】蜜丸,先将前6味药共研细末,和匀,再将蒸熟的猪脊储,加炼蛋适量和匀,入药末调和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空腹时温开水送服。半个月为1疗程。
【功能】清热、溢阴、散结。
【主治】急、慢性附睾炎。
【加减】睾丸肿大而痛者,加玄参30克,海藻15克,丹皮5克;胀痛甚者,加橘核15克;微痛者,加赤芍药12克,生甘草6克;少腹痛者,加川楝子6克,延胡索6克;肿痛硬结者,加海藻15克,川楝子20克;发热者,加败酱草30克。
【附记】引自《程氏医学笔记》。临床屡用,疗效满意,
20.清化口服液
【组成】龙胆草12克,柴胡12克,土茯苓50克,车前子20克,滑石20克,泽泻15克,石菖蒲15克,栀子10克,川楝子5克,甘草5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泄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7日为1疗程。
【功能】清利湿浊。
【主治】淋菌性附寨炎。
【加减】同时配合外治,用《医宗金鉴》金黄膏外敷肿大的阴囊部位,并用阴囊托固定。
【附记】引自《集验百病良方》。屡用效佳。
21.附睾散
【组成】虎杖20克,夏枯草10克,川萆薢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川芎10克,白芍药10克,桃仁10克,当归1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开水冲服。10日为1疗程。
【功能】利湿祛毒、活血化瘀。
【主治】慢性附睾炎(湿热下注,瘀血阻滑型)。
【加减】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数者,加滑石、瞿麦、金银花各15克;肾阴不足者,去萆薢、夏枯草,加熟地黄20克,石斛10克,川续断10克。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
22.清精膏
【组成】金银花250克,蒲公英250克,土茯苓250克,连翘150克,败酱草150克,萹蓄150克,黄柏75克,虎杖75克,车前子75克。
【制法】膏滋。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为清膏,再加蜂蜜300克收膏即成,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克,每日服2次,开水调服,10天为1疗程。
【功能】清热利湿、解毒清精。
【主治】附睾炎。
【加减】湿热蕴结型,热重加紫花地丁250克,野菊花250克,鱼腥草150克,大黄75克(后入),生地黄200克,白茅根150克:湿重加翟麦100克,石韦150克,萆薢100克,滑石150克:湿热兼瘀型,加赤芍药150克,丹皮100克,川牛膝150克,炮山甲100克(代),王不留行150克:湿热兼虚型,加枸杞子150克,菟丝子150克,蛇床子100克,淫羊藿100克。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据临床观察,有效率为90%,其中治愈率可达77%以上。
23.贯众口服液
【组成】贯众90克,川牛膝10克,云南白药2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除云南白药外,余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上药为1日量,分4次服,每隔6小时服1次,每次送服云南白药0.5克。7日为1疗程,小儿用量减半。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外伤性睾丸肿痛。
【附记】引自《程氏医学笔记》.屡用效佳。治愈率达100%。
24.加味白虎丸
【组咸】黄芪20克,知母20克,石膏25克,甘草10克,沙参20克,柴胡13克,半夏10克,大枣5枚,生姜2片。
【制法】水丸。上药以5倍量,除大枣、生姜外,余药共研细末,和匀,再将大枣、生姜加水煎取浓汁,去核,捣烂,入药末调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胶、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10日为1疗程。
【功能】清热散积、驱邪和中、消肿止痛、益气养阴。
【主治】塞丸疼痛。
【附记】引自《集验百病良方》。屡用效佳。
25.白芍丸
【组成】白芍药60克,木通20克,枳实20克,川牛膝20克,红花20克,桃仁20克,丹参20克,茯苓15克,车前子15克,青皮15克,生甘草10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水泛为丸,如梧制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活血化瘀、清热利水、缓急止痛。
【主治】辈丸痛。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临床屡用,疗效满意。
26.光叶散
【组成】按叶150克,千里光150克,松树叶10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本散50~100克,布包水煎取浓汁,用清洁小毛巾,浸透药液,拧干后,敷患处,每次数20~30分钟,每日早晚各数1次。用时先将药液煮热,再浸透毛巾。
【功能】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主治】急性附睾炎。
【附记】引自《程氏医学笔记》,屡用效佳。一般2~3次见效。最多用药7天治愈。
27.桃仁散
【组成】桃仁9克,萆薢9克,橘核9克,本香9克,木通9克,高良姜9克,红花6克,元胡12克,川楝子15克,小茴香4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3次,开水冲服。7天为1疗程。
【功能】活血化瘀、理气散寒。
【主治】由外伤引起,寒湿客于厥阴所致之睾丸炎。
【附记】引自《集验百病良方》。屡用效佳。
28.济生橘核丸
【组成】橘核、海藻、海带、昆布、川楝子、桃仁各60克(原文作各30克),枳实、厚朴、木香、玄胡索、木通、肉桂各15克。
【制法】糊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酒糊为丸,如小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9克,每日服2次,盐酒汤任下或温开水送服。7日为1疗程。
【功能】行气活血、消肿散结。
【主治】睾丸肿胀,偏有大小,或坚硬,或痛引脐腹。
【加减】《济生方》加减法:虚寒甚者,加炮川乌30克:竖胀不消者,加硇砂6克(醋煮)。
【附记】引自叶显纯《常用中成药》《济生方)。屡用效佳,
29.茴香橘核丸
【组成】小茴香24克,橘核60克,川楝子60克,昆布60克,海藻60克,桃仁60克,延胡索15克,肉桂15克,枳实15克,厚朴15克,木香15克,木通15克。
【制法】糊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酒糊为丸,如小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9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消肿散寒、理气止痛。
【主治】睾丸肿胀,偏有大小,或坚硬,或痛引脐腹。
【附记】引自叶显纯《常用中成药》。经验方。屡用效佳。
30.三层茴香丸
【组成】大茴香60克,川楝子60克,木香60克,荜拨60克,北沙参60克,槟榔30克,附子30克,茯苓240克。
【制法】糊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酒糊为丸,如小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4.5~9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散寒理气止痛。
【主治】寒疝腹痛,睾丸偏大下砼,阴囊肿痛等症。
【附记】引自叶显纯《常用中成药》。屡用效佳。
31.狼毒丸
【组成】狼毒30克(炒),芫花30克(醋炒),川乌30克(炮),椒红15克(炒),干姜15克(炮),干漆15克(炒烟尽),三棱15克,鳖甲15克(醋煮),没药15克,全蝎9枚(去毒)。
【制法】糊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酯糊为丸,如小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40丸(约6克),每日服2次,空腹姜汤、温酒任下。
【功能】散寒、活血、止病。
【主治】七疝,久而不愈,发作无时,脐腹坚硬者。
【附记】引自宋代严用和《济生方》。屡用神效。同时配用熨法,即用食盐250克,炒极热,以故帛包熨痛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32.软坚散
【组成】蒲公英40克,玄参20克,黄芩12克,栀子12克,生地黄15克,赤芍药15克,柴胡10克,夏枯草30克,生牡蛎30克,甘草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开水冲服。
【功能】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主治】睾丸炎。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临床腰用,疗效满意。
33.双核蓝龙丸
【组成】龙胆草10克,板蓝根25克,木通8克,橘核8克,荔枝核8克,柴胡8克,黄芩12克,廷胡索10克,川楝子10克,甘草5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功能】泻肝胆实火、消炎散结、理气止痛。
【主治】流行性脚腺炎并发睾丸炎。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临床屡用,疗效满意。
34.解毒散
【组成】金银花30克,蒲公英15克,土茯苓10克,王不留行12克,龙胆草15克,柴胡15克,当归12克,山栀10克,穿山甲12克,赤芍药12克,白芍药12克,桃仁10克,黄芪15克,生地黄2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3次,开水冲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养阴。
【主治】急、慢性睾丸炎。
【附记】引自《程氏医学笔记》。屡用效佳。
35.利湿生精丸
【组成】薏苡仁10克,石菖蒲12克,乌药10克,淮山药15克,黄柏10克,龙胆草12克,沙苑子15克,菟丝子15克,蛇床子15克,益智仁15克,虎杖10克,川楝子12克,甘草梢10克。
【制法】水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清热利湿、益肾生精。
【主治】睾丸炎。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有效率可达95%以上。
36.生精膏
【组成】败酱草150克,白茅根120克,灯心草60克,瞿麦120克,石韦150克,土茯苓150克,滑石150克,益智仁300克。
【制法】膏滋。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清膏,再加蜂蜜300克收膏即成。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克,每日服2次,开水调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清热利湿、解毒生精。
【主治】睾丸炎。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据临床观察:有效率达100%。其中治愈率可达88%以上。
37.抗炎口服液
【组成】败酱草30克,紫花地丁12克,栀子12克,黄柏15克,牛膝15克,土茯苓20克,芡实20克,云茯苓15克,石菖蒲12克,苦参10克,丹参10克。
【制法】浓缩液。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3次滤液,加热浓缩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2克。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3次。20天为1疗程。
【功能】抗炎利湿、固肾助育。
【主治】睾丸炎。
【附记】引自《集验百病良方》。屡用效佳。
38.鱼白归子散
【组成】鱼腥草12克,白头翁12克,当归12克,蛇床子12克,枸杞子12克,柴胡10克,车前子10克,生地黄10克,香附10克,甘草梢6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9克,每日服2次,开水冲服。1个月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除湿散瘀、滋阴活血。
【主治】慢性睾丸炎,附睾炎及精索炎,输精管炎,精囊炎,
【加减】同时配用外治方坐浴。药用白芷30克,萆薢15克,蛇床子15克,苏木15克,甘草10克。酌情化裁,上药加水煎煮后,将药液置于盆中坐浴,每日2次,每次半小时。如有组织机化情况者,可用麝香风湿油外搽炎性病灶周围,每日2~3次。本方可较长时间应用。
【附记】引自《集验中成药》。屡用效佳,治愈有效率可达94%以上。
39.消肿散结膏
【组成】马鞭草20克,山楂20克,荔枝核20克,橘核20克,蒲公英20克,海藻20克,泽漆15克,杜仲炭15克,芒硝50克,桃仁10克,牛膝10克,木香5克,延胡索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过筛,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本散适量,用蜂蜜调和成稀糊状,敷于肚脐、阴囊患处,必要时加敷双足心涌泉穴,上益敷料,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急、慢性塞丸炎。
【附记】引自程爵棠《穴位贴散治百病》。笔者经验方。临床屡用,疗效尚属满意。
40.三黄乳没膏
【组成】大黄20克,黄连20克,黄柏2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
【制法】药膏。上药共研细末,和匀,加米醋适量调和成稀糊状备用。
【用法】外用。每取药糊适量,外数于患侧阴囊,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2次,连用2~3天。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急性附睾炎。
【加减】一般可加土茯苓30克,龙胆草15克,元胡15克,效果尤佳。
【附记】引自程爵棠《穴位贴敷治百病》。屡用效佳。
41.复方药膏
【组成】紫金锭5粒(中成药),六神丸5粒(中成药)。
【制法】药膏。上药捣组和匀,用米醋适量调和为稀糊状备用。
【用法】外用。用时取药糊适量,外敷于阴囊肿胀处,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5次为1疗程。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附累肿大。
【附记】引自程爵棠《穴位贴敷治百病》笔者经验方。治疗15例,用药1或2个疗程,全部治氟。本方用于治疗急性睾丸炎,急性附搴炎,效果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