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治胆汁反流性胃炎之妙方

发布时间:2025-05-07 阅读:623


原创 经方弘医 吴医生经方学习笔记

现代医学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十二指肠内容物(包括胆汁、胰液等)反流到胃内,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炎症、糜烂甚至溃疡。正常情况下,幽门括约肌可以防止这种反流,但当幽门功能不全、胃排空延迟或胆囊切除术后,就容易发生胆汁反流。胆汁中的胆盐、溶血卵磷脂等成分会损伤胃黏膜,引起氢离子逆向扩散,释放炎性介质,导致慢性炎症。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也是一个协同因素,但并非主要原因。
中医的病因病机。中医里没有“胆汁反流性胃炎”这个病名,但根据症状如胃脘痛、嘈杂、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苦水等,可以归属于“胃脘痛”、“呕吐”、“嘈杂”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有关。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气上逆;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阻滞中焦气机;脾胃虚弱则升降失常,胃失和降,导致反流。
中医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病机是肝郁脾虚,胃失和降,胆气上逆。

治胆汁反流性胃炎方

[组成]吴茱萸1~3g,川黄连3~5g,太子参 30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5g,威灵仙15g,桔梗10g,枳壳5g

[功效]健脾疏肝,降逆止呕。

[主治]胆汁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炎。

核心病机:肝郁脾虚,胃失和降,胆逆犯胃
胆汁反流性胃炎多因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导致胃气上逆;脾虚失运则湿浊内生,加重气机壅滞,形成「肝郁-脾虚-胃逆」的恶性循环。


药物配伍分析

药组药物作用解析
疏肝降逆
吴茱萸、川黄连
仿「左金丸」配伍(黄连6:吴茱萸1),清泻肝火、降逆止呕,抑制胆汁上逆。
健脾益气
太子参、白术、茯苓、甘草
四君子汤化裁(太子参代人参),补脾益气,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固本防肝气乘脾。
调畅气机
桔梗、枳壳
一升一降,恢复脾胃气机升降:桔梗宣肺升清,枳壳理气宽中,促胃气下行,缓解胀满反流。
通络化滞
威灵仙
辛散温通,祛痰湿、消积滞,缓解胃络瘀阻或痰湿壅塞导致的痞满疼痛。


配伍特点

  • 寒温并用:黄连苦寒清热,吴茱萸辛热反佐,防苦寒伤胃,兼顾寒热错杂之证。

  • 攻补兼施:疏肝降逆(攻邪)与健脾益气(扶正)结合,标本同治。

  • 升降同调:桔梗升提清气,枳壳降胃气,恢复中焦升降枢纽功能。



现代药理研究

  1. 吴茱萸-黄连:抑制胃酸分泌,调节胆汁反流,抗幽门螺杆菌。

  2. 四君子汤组分:增强胃肠黏膜屏障,促进胃黏膜修复(太子参多糖、白术内酯)。

  3. 枳壳: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胃排空,减少反流。

  4. 威灵仙:缓解平滑肌痉挛,抗炎镇痛,改善胆汁反流引起的胃痛。



【加减】

  • 反流性食管炎:加旋覆花、代赭石增强降逆。

  • 胃溃疡:加白及、乌贼骨保护黏膜。

  • 湿浊重(苔厚腻):加苍术、厚朴燥湿。

  • 瘀血明显(刺痛、舌暗):加丹参、三七活血。




上一篇:中医抗癌:三味中药 “搭档” 显奇效,肺肿瘤缩小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