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胆汁反流性胃炎方
[组成]吴茱萸1~3g,川黄连3~5g,太子参 30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5g,威灵仙15g,桔梗10g,枳壳5g。
[功效]健脾疏肝,降逆止呕。
[主治]胆汁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炎。
核心病机:肝郁脾虚,胃失和降,胆逆犯胃
胆汁反流性胃炎多因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导致胃气上逆;脾虚失运则湿浊内生,加重气机壅滞,形成「肝郁-脾虚-胃逆」的恶性循环。
药物配伍分析
药组 | 药物 | 作用解析 |
---|---|---|
疏肝降逆 | ||
健脾益气 | ||
调畅气机 | ||
通络化滞 |
配伍特点
寒温并用:黄连苦寒清热,吴茱萸辛热反佐,防苦寒伤胃,兼顾寒热错杂之证。
攻补兼施:疏肝降逆(攻邪)与健脾益气(扶正)结合,标本同治。
升降同调:桔梗升提清气,枳壳降胃气,恢复中焦升降枢纽功能。
现代药理研究
吴茱萸-黄连:抑制胃酸分泌,调节胆汁反流,抗幽门螺杆菌。
四君子汤组分:增强胃肠黏膜屏障,促进胃黏膜修复(太子参多糖、白术内酯)。
枳壳: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胃排空,减少反流。
威灵仙:缓解平滑肌痉挛,抗炎镇痛,改善胆汁反流引起的胃痛。
【加减】
反流性食管炎:加旋覆花、代赭石增强降逆。
胃溃疡:加白及、乌贼骨保护黏膜。
湿浊重(苔厚腻):加苍术、厚朴燥湿。
瘀血明显(刺痛、舌暗):加丹参、三七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