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是指由多种口腔疾病长期不危,通发口臭,但亦可单致出现口臭。本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多因嗜食肥甘厚味,或暴饮暴食,食积内停,损伤脾胃,胃失和降,气机不畅,郁而化热,热灼律液,熟腐过久,浊气上逆而致口臭。或心火亢盛,邪热循经上炎,灼伤舌体;或素体阴虚,律液亏损,阴亏于上而形成口臭所致,或口腔牙缝不洁,残食腐败酸臭所致。
1.口臭散
【组成】生石膏30克,栀子30克,藿香20克,知母15克,甘草1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贮瓶备用,用时用蜜酒拌炒。
【用法】口殷。每次服6克,日服2次,以白开水冲服。
【功能】清胃泻火、芳香化浊。
【主治】口臭(实热型)。
【附记】引自程爵棠《单方验方治百病》。屡用效佳。
2.嚼激散
【组成】香薷10克,射干10克,草豆蔻10克,桂花5克,细辛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每次服3克,放口中反复嚼漱,每日2次。
【功能】消炎化浊、除口臭。
【主治】口臭。
【附记】引自程爵棠《单方验方治百病》。屡用效佳。
3.沉醉香散
【组成】沉香5克,麝香5克,细辛25克,升麻5克,藁本5克,藿香叶5克,甘松5克,白芷5克,石膏200克,寒水石10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每日早、晚用牙刷蘸药粉刷牙各1次,刷牙后用温水澈口。
【功能】清胃热、升清降浊、除口臭、洁齿白。
【主治】干措齿壁令齿白,以及治口臭。
【附记】引自明代朱糖《普济方》。屡用效佳。
4.清胃消食膏
【组成】黄连30克,石膏150克,升麻100克,秦皮150克,生地黄150克,佩兰200克,牡丹皮150克,川牛膝100克,生山楂150克,鸡内金100克,陈皮60克,枳实100克,槟榔150克,川厚朴60克,绿萼梅30克,生甘草30克。
【制法】膏滋,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滤液,加热浓缩为清膏,再加蜂蜜 300克收膏即成,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克,每日服2次,温开水调服。
【功能】清胃消食、理气消胀、升清降浊、凉血除臭。
【主治】口臭(胃热食积型)。症见口气秒浊腐臭,常伴有胃脘胀满,不思饮食,大便干燥。
【加减】大便数日1次,矢气很臭者,加生大黄50克,火麻仁150克:口干喜冷饮者,加西沙参150克,芦根150克,天花粉150克。
【附记】引自汪文娟《中医音方指南》。屡用效佳。
5.清热泻肺膏
【组成】地骨皮300克,桑白皮300克,黄芩150克,焦栀子100克,浙贝母100克,薏苡仁300克,牛蒡子150克,射干150克,山豆根150克,南沙参150克,麦冬150克,生甘草50克。
【制法】膏滋。上药加水煎煮3次,滤汁去渣,合并滤液,加热浓缩为清膏,再加蜂蜜200克收膏即成,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5~30克,每日股2次,开水调服。
【功能】清热泻肺、化痰除臭。
【主治】口臭(邪热客肺型),除口臭外,常伴有咳嗽痰多,痰黄而多。
【加减】身热口干明显者,加生石膏300克,知母150克:咳嗽痰黄者,加知母100克,竹茹100克,瓜萎皮150克。
【附记】引自汪文娟《中医膏方指南》。屡用效佳。
6.枯香散
【组成】枯矾3克,麝香少许(约0.1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取药粉少许搽牙,每日早、晚各1次,其臭立止。
【功能】收湿止臭。
【主治】口臭。
【附记】引自陕西省卫生厅《陕西中医验方选编),童邦贤方。屡用效佳。
7.董香山栀散
【组成】藿香叶21克,栀子30克,甘草60克,石膏15克,防风12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细末,蜜酒拌炒至香,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6克,每日服2次,开水冲服,
【动能】清泻胃火、祛风化浊。
【主治】脾胃实热,口臭,口疮,烦渴身黄。
【附记】引自陕西省卫生厅《陕西中医验方选编》.李柴莹方。屡用效佳。
8.大黄散
【组成】大黄炭 100克,冰片 1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组末,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取此药粉刷牙漱口,每日早、晚各1次。
【功能】清胃热、除口臭。
【主治】口臭。
【附记】引自程爵棠《单方验方治百病》,屡用效佳。一般用药3~7天后,口臭症状即可消失。
9.除臭散
【组成】藿香10克,佩兰10克,紫苏梗10克,砂仁5克,细辛5克,冰片0.5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每取药粉9克,沸水冲泡(加盖5分钟),先含漱,后缓吐,反复含激,每次5或6口,日含漱3次。
【功能】芳香化浊,理气除臭。
【主治】口臭。
【附记】引自《程氏医学笔记》。屡用效佳。
10.牵牛散
【组成】①白牵牛子30克;②益智3克,甘草6克。
【制法】散剂。上列二方,各共研细末,贮瓶备用。
【用法】方①为外用。用此药粉刷牙漱口,每日3次。方②为口服:每次服3~6克,日服2次,干吞服。先漱口,后服药,日久自愈。
【功能】除口臭。
【主治】口臭。
【附记】引自《程氏医学笔记》,多年应用,内外并治,效果颇佳。
11.白香散
【组成】白牵牛子30克,藿香30克,稻糠灰30克,冰片3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勿令泄气。
【用法】外用。每日早、中、晚各取药粉适量刷牙,连刷数日,口臭可除。
【功能】除口臭。
【主治】口臭。
【附记】引自查少农《中草药外治验方选》。屡用特效。
12.五香丸
【组成】豆霍30克,丁香30克,藿香30克,零陵香30克,白芷30克,桂心30克,当归15克,青木香30克,香附60克,甘松15克,槟榔2枚。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炼蜜为丸,如黑豆大,阴干,贮瓶备用。
【用法】含服。常含1丸,日3、夜1次。常含咽汁。
【功能】理气化温、活血通络、芳香除臭。
【主治】口臭及身臭。
【附记】引自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屡用神效。
13.神功丸
【组成】黄连15克,缩砂仁15克,甘草10克,藿香叶3克,生地黄9克,木香3克。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汤浸蒸饼,炼蜜和丸,如绿豆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取百丸,白汤下。日服1~2次。
【功能】清热化浊、行气和胃、凉血活血。
【主治】口臭。用于多食肉之人,口臭不可近,亦治牙齿腐蚀,牙龈肉将脱,齿脱血不止者。
【附记】引自金代《东垣试效方)。屡用效佳。
14.硼砂丸
【组成】硼砂60克,冰片3克,麝香3克,芒硝120克,寒水石300克(煅)。
【制法】膏丸。上药共研为细末,和匀,甘草膏为丸,如麻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含服。不拘时含1丸咽汁,日含2~3次。
【功能】清热解毒、香口除臭。
【主治】口臭,口干,口舌生疮。
【附记】引自清代《奇效良方》。屡用效佳。
15. 含香丸(一)
【组成】鸭舌草30克,川芎30克,藿香30克,甘松30克,当归30克,桂花30克,桂心30克,白芷30克,零陵香1克,木香1克,肉豆蔻5枚,白槟榔5枚,丁香0.3克,麝香0.3克。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炼蛋为丸,如芡实大,
贮瓶备用。
【用法】含殿,常含化1丸,咽津。
【功能】除风化湿、香口除臭。
【主治】口臭。
【附记】引自清代《奇效良方)。屡用效佳。
16.儿茶膏
【组成】儿茶20克,桂花15克,硼砂15克,薄荷叶15克。
【制法】膏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用甘草青和饼,收贮备用。
【用法】口股。取饼含化,咽下。
【功能】疏风清热、祛湿香口。
【主治】口具。
【附记】引自《中医验方程方汇集》第5辑。屡用效佳。
17.豆范丸
【组成】肉豆蔻15克,肉豆蔻15克,肉豆蔻15克,草豆蔻15克,赤茯苓15克,丁香15克,人参15克,甘草15克,细辛0.3克,官桂30克。
【制法】蛋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炼蜜为丸,如芡实大,分装备用。
【用法】口服。每服1丸,含化咽津。
【功能】益气健脾、化浊香口。
【主治】口臭。
【附记】引自清代《奇效良方》。屡用效佳。
18.丁沉丸
【组成】沉香30克,丁香30克,炙甘草15克,白瓜子仁30克,藁本1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麝香1.5克。
【制法】蛋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20丸,每日服3次,温酒送下。
【功能】活血通络、祛腐香口。
【主治】上窍臭气。
【附记】引自明代《圣济总录》。屡用神效。
19.芎 芷 丸
【组成】川芎150克,白芷120克,橘皮120克,桂枝120克,红枣肉240克。
【制法】枣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次纳枣肉,捣烂,干则加蜜,调和为丸,如黑豆大,阴干,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10~15丸,食前食后常含之。
【功能】行气化程、香口除臭。
【主治】口臭。
【附记】引自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连服7日,口大香。
20.桂甘散
【组成】桂枝、甘草、细辛、橘皮各等份。一方除细辛、橘皮。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3克,日服1~2次,湿酒下,瘥即止。
【功能】行气健脾、香口除臭。
【主治】口臭。
【附记】引自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屡用神效。
21.桂枝香口散
【组成】桂枝54克,橘皮60克,红枣20枚,木兰花3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3克,每日服3次,酒下。
【功能】理气化温、香口除臭。
【主治】口臭。
【附记】引自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屡用神效。
22.甘草芎芷散
【组成】甘草90克,川芎72克,白芷54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服。每次服3克,每日服3次,温酒下,
【功能】祛湿解毒、香口除臭。
【主治】口臭。
【附记】引自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屡用神效。
23.含香丸(二)
【组成】零陵香30克,甘松60克,沉香90克,乳香120克,木香150克,肉桂240克(去粗皮),赤茯苓270克,甘草300克。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含服。每日临卧及三更初各含化3~5丸,下注丹田。
【功能】化浊除痰、香口除臭。
【主治】口臭,亦可悦色面容。
【附记】引自明代《圣济总录》.药后能生津液,语言清爽,颜色悦泽,鬓发乌黑,止小便,明目益智,补疲劳,除冷气,口臭,久酸一生无患。
24.沉香散
【组成】沉香3克,麝香3克,细辛15克,升麻60克,藁本60克,甘松7.5克,白芷7.5克,石膏120克,寒水石60克,藿香叶60克。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外用。每日早、晚措牙。
【功能】散风祛湿、洁齿香口。
【主治】沽齿莹净而白,并治口臭。
【附记】引自清代《御药院方》。屡用效佳。
25.丁香丸
【组成】丁香15克,甘草90克,细辛45克,桂枝45克。
【制法】蜜丸。上药共研细末,和匀,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备用。
【用法】含服。每服2丸,临卧含化,咽津。
【功能】祛风散率、香口除臭。
【主治】口气臭秽。
【附记】引白明代《圣济总录》。屡用效佳。
26.椒桂散
【姐成】蜀椒、桂枝各等份。
【制法】散剂。上药共研细求,和匀,贮瓶备用。
【用法】口股。酒服3指摄。
【功能】除黑散塞、清香除臭。
【主治】口臭。
【附记】引自唐代孙思邀《备急千金要方》.屡用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