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国医大师治耳鸣、耳聋医案及方剂

发布时间:2025-04-12 阅读:965
原创本草拾珠本草瑶光

干祖望(1912年—2015年),中医耳鼻喉学家,中医现代耳鼻喉学科奠基人之一,国医大师。生于江苏省金山县,自幼受家庭熏陶,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1930年正式步入医途,师从名医钟道生,潜心研习经典古籍,奠定了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早年因目睹农村医疗条件匮乏与百姓疾苦,立志以医术济世,并将这一信念贯穿其一生‌。

图片

‌作为中医耳鼻喉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干祖望突破传统“五官科”局限,将耳鼻喉疾病独立成科,并系统构建中医诊疗体系。他提出“七窍以脾为本”的核心思想,主张从五脏整体论治耳鼻喉疾病,强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清阳不升则窍络失养‌。其学术成果填补了中医耳鼻喉领域的理论空白,成为现代中医耳鼻喉学科的重要基石。
在其行医的80多年时间里,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从疑难杂症中提炼规律。例如针对耳鸣耳聋,提出“音量音调辨虚实”的独特辨证法:音量大、调高者多实,音量小、调低者多虚;若耳鸣与心跳同步,则属血瘀证‌。他创新性地将外科“虚证喜按,实证拒按”理论移植至耳科,显著提升辨证准确性‌。其医案常以“轻灵取胜”,用药精简却疗效卓著,如用二陈汤加味化解痰湿、补中益气汤升举清阳等‌。
晚年的干祖望仍坚持门诊与著述,他总结毕生经验,出版《干祖望医话》《中医耳鼻喉科学》等专著,系统阐述耳鼻喉疾病的中医诊疗体系。2014年被评为“国医大师”,其学术思想至今指导着临床实践,尤其在神经性耳鸣、突发性耳聋等疑难病的治疗中展现独特优势‌。

以下为干祖望治疗耳鸣、耳聋的代表性医案及方剂。

‌医案1:爆竹震聋、耳鸣不息

患者:张某,男,38岁。右耳因爆竹震聋,时历两月。自感鸣响不息,耳边如有高声,则耳内倍觉不舒。西医诊断为爆震性耳聋,经治未见好转。诊查:鼓膜完整,标志存在。舌薄,脉有弦意。

处方:黄芪10克 枳壳6克 木香6克 乌药6克 桃仁10克苏梗10克 葛根6克 菖蒲3克 红花6克 大腹皮6克

水煎服,五剂。二诊:自述鸣响大减,耳内已感舒服。再进原方五剂,以求巩固。

方解:本方以黄芪为君,益气升阳;枳壳、木香、乌药理气通滞,助气机升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改善耳窍血络;苏梗、葛根升发清阳,引药上行;菖蒲芳香开窍,专通耳络;大腹皮行气利水,疏导壅滞。全方共奏益气升清、行气活血、开窍聪耳之效,针对暴聋后气滞血瘀、清阳不升之病机,促气血畅达耳窍而复听力。


‌医案2:脾虚痰湿型耳鸣‌
‌患者‌:聂某,女,50岁,双耳持续性哄鸣,遇噪音加重,伴口干、舌白腻‌。
‌方剂‌:党参10g、黄芪10g、白术6g、茯苓10g、陈皮6g、半夏6g、苏子10g、白芥子6g、枳壳6g、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解‌:以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化痰降浊,佐以枳壳理气升清。全方紧扣“脾虚生痰,清阳不升”病机,体现“治耳先治脾”思想‌。

‌医案3:痰浊蒙窍型耳聋‌
‌患者‌:高某,男,62岁,突发耳聋伴眩晕,舌黄腻,脉滑‌。
‌方剂‌:枳壳6g、陈皮6g、半夏6g、白术6g、防己6g、路路通10g、茯苓10g、藿香10g、佩兰10g、石菖蒲3g、鸡苏散12g。
‌用法‌:水煎服,7剂后调整方药。
‌方解‌:以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燥湿化痰,藿香、佩兰芳香化浊,石菖蒲开窍,防己、路路通通络利湿,少量鸡苏散扶正。针对“湿邪困脾,痰浊上蒙”之证‌。

‌医案4:血瘀络阻型顽固耳鸣‌
‌患者‌:69岁女性,双侧耳鸣与心跳同步,舌紫,久治不效‌。
‌方剂‌:当归尾10g、葛根10g、桃仁10g、赤芍6g、红花6g、泽兰6g、乌药5g、乳香3g、没药3g。
‌用法‌:水煎服,10剂后加黑芝麻、核桃仁续服。
‌方解‌:以桃仁、红花、赤芍、泽兰活血化瘀,乌药、乳香、没药通络止痛,当归补血,葛根升清通窍。体现“久病入络”理论,从血瘀论治顽固性耳鸣‌。

结语:干祖望治疗耳鸣耳聋的学术思想可概括为:从五脏(尤重脾、心、肾)论治,突破“耳为一窍”的局部观念。首创“音量音调辨虚实”“鸣声与噪音关系判病性”等特色辨证法。涵盖健脾化痰、活血通络、清心泻火、升阳益气等法,形成完整体系。其医案方剂配伍严谨,既遵古法,又善创新,为现代中医耳鼻喉科发展提供了典范‌。


上一篇:脉管炎特效调理方

下一篇:生男生女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