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自闭症——三魂七魄缺一魄,一剂百合,把魄补足,孩子自然开口!

发布时间:2025-01-26 阅读:711

原创 中医何友为 厚朴医论

点击上方蓝字“厚朴医论”可以订阅哦!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有人说,自闭症是“三魂七魄缺一魄”,这话很形象。

为什么呢?因为“魄”掌管着我们一些最基本的本能和感知,比如看、听、嗅、触,以及动作的协调、记忆力的强弱。如果“魄”出了岔子,就容易出现问题,比如眼神呆滞、对声音没反应、吃饭没滋味,甚至冷热饥渴都感觉不到。这些,正是很多自闭症孩子的表现。

《黄帝内经》里讲得明白:“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意思是,五脏各有各的职责,而“魄”是藏在肺里的。肺气足,魄就强,眼能看,耳能听,鼻能闻,触觉灵敏,饥渴冷热样样分明;但肺气弱,魄就不安,感知和反应自然就出问题。

所以,中医治疗自闭症,重在养肺气。肺气养足了,“魄”就有力气干活了。孩子的感知、动作和精神状态也会慢慢恢复。肺气一充,魄安了,人自然就能专注、清明。这就像给“魄”补充能量,帮它重新上岗!

以案说方——门诊实例

No.1

《自闭症,门诊医案》

门诊一自闭症患儿叫明明,5岁男孩,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难得回家。老人年纪大了,凡事包办,宠多管少,既管不了也看不出问题。明明说话迟、少交往,做事一板一眼,老人却不当回事,更别提带他看医生了。

到了幼儿园,问题更明显。明明总是独自坐着,不参加活动。想吃鸡腿只会“哦哦”指着,不会说话,一急了还推老师。区域活动时,他爱躲帐篷,谁叫都不搭理;同伴主动找他说话,他也是不吭声。平时喜欢一个人发呆、抠手指。玩积木,总是搭好了推倒,别人插手就尖叫甚至动手;户外活动,他跑来跑去,大喊大叫,完全不听指挥。

家里人还说:“孩子长大了就好了。”直到明明越来越不愿和人接触,脾气越发难管,这才慌了神,赶紧带他来看病。

刻诊:患儿眼神交流少,对周围环境刺激反应欠灵敏,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

舌淡红,苔薄白,指纹淡紫。

辨证:自闭症在中医看来,与“魄”息息相关。肺藏魄,肺气强弱直接影响魄的安稳和作用。本案患儿因家庭养育环境欠妥,肺气不足,致魄失所养,种种表现随之而来。

治法:治疗上,当以养肺气、安魂魄为主,辅以健脾助运、宁心安神的药物,调和气血、养护心神,促使孩子感知灵敏、行为平稳,精神状态逐步改善恢复。

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五味子,远志,石菖蒲,酸枣仁,合欢皮,防风,百合

(无克数: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方子套不得,套了就难对症,既耽误时间也费了钱力。)

复诊:初诊服药两周后复诊,家长说明明发呆少了,情绪平稳些,对家人呼唤有了反应。看诊时,孩子眼神比之前灵动些,虽话不多,但能简单模仿发音。原方去防风,加麦冬6克,滋阴润肺,继续调理两周。

随访:两个月后随访,明明进步明显:在幼儿园能参与部分集体活动,与同伴互动增多,能简单表达需求,如“要喝水”“我饿了”。行为刻板性减轻,情绪也更稳定了。家长表示会坚持治疗,增加亲子互动和家庭训练,希望孩子进一步好转。

此后定期随访,根据孩子的变化灵活调整药方,稳步巩固疗效。

妙法辨证——经方方解

什么道理呢?简单方解:

黄芪、党参——大补肺气,增强肺之力量,使魄有所依。白术、茯苓——健脾助运,培土生金,为肺气生化之源。炙甘草——调和诸药,护中益气。五味子——收敛肺气,固护元气。远志、石菖蒲——化痰开窍,宁心安神。酸枣仁、合欢皮——养心安神,使心神安宁,助魄安定。防风——祛风御邪,与黄芪配伍,取玉屏风之意,护肌表、防外邪,保肺气通畅。

百合——润肺滋阴、清心安神。

全方共奏养肺气、安魂魄、健脾运、宁心神之效。

上一篇:老祖宗留下的一碗“必孕汤”,从根上下手,高龄也能怀好孕!

下一篇: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名方 | 偏瘫复元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