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活用经方时方
今天下午,有个中年妇女给她老母亲开药,说上次给她开的方子很好,吃下去咽喉痰粘不舒服的症状就消失了,但是这段时间没吃,又感觉嗓子痰多。
调出来她的病例
咽喉异物感数年
咽喉异物感,痰多痰粘,严重时感觉有人掐住脖子一样不舒服,伴有小肚子下坠,小便频数,双下肢冷,口苦干,睡眠质量差,脉浮弦略紧,舌红苔薄白。
少阴病,四逆,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下利,四逆散主之。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胸满,心下坚,咽中贴贴,如有脔肉。
【原文】妇人咽中有如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诠释】妇人多七情六郁,怒则气机不畅,痰气郁结,上壅于咽,致使咽中有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但与咽食无碍,气息出人正常,咽部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医称“梅核气”,即今之慢性咽炎,治用半夏厚朴汤,下气开结,降逆化痰,以除异感。
【治法】化痰开结,顺气除脔。
四逆散联合半夏厚朴汤
白芍8g 枳壳8g 柴胡7g 茯苓10g
生姜4g 苏叶3g 法半夏5g 厚朴9g
生姜4g 香附子7g
7付,颗粒剂
梅核气多由七情郁结,痰气交阻所致。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脾胃主运化转输水津,肺司通调水道之职。若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肺胃宣降失常,津液输布失常,聚而成痰,痰气相搏阻于咽喉,则咽中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肺胃失于宣降,胸中气机不畅,则见胸胁满闷,或咳或呕;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均为气滞痰凝之证。治宜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方中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为臣药。二药相合,化痰结,降逆气,痰气并治。茯苓健脾渗湿,湿去则痰无由生;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毒;苏叶芳香行气,理肺疏肝,助厚朴以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
个人观点:类似于梅核气的半夏厚朴汤多有精神类的问题,比如焦虑,失眠等,联合四逆散理气效果更明显。
这也是病人能够感觉效果很好的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