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偏方奇效方大全
牙痛、外痔验方两则
一、治牙疼方
乌梅肉30g、生地30g,共捣烂搓成小丸,丸如豌豆大。
放痛齿上,上下牙床合拢,张口使涎水外流,如不流涎时再换一粒,待涎水流尽,痛止肿消,重则五六粒,轻则二三粒。
医案
患者张某,女,43岁,鄂城粮食局米厂会计。1972年夏,牙齿肿痛,日夜呼号不止,注射青霉素,服抗生素数次,未效,遂向余求治,授以此方,搓丸含牙痛处,连含四次,肿消痛止,半年后探访未见复发。
二、治外痔方
木鳖子三个,去壳取肉,用少许磨汁(如磨墨状),磨完放冰片少许搅拌,用棉棒蘸搽患处,一日三次,以痛止肿消为度。
一般重者三剂,轻者一剂,效果良好。
湿毒重者,肿痛不能忍,停药,速服牛黄解毒丸,或消炎片,候肿消痛止,再搽前药。大出血者无效。
医案
患者朱某,男,46岁,鄂城干部业余文化学校校长。1956年秋,因肝病入院,痔疮复发,痛苦异常,用此方试治,疼痛减轻,连搽数次而愈。五年来一直未再复发。
用此方治疗轻度痔疮患者多人,均告痊愈。
治疗三叉神经痛良方
方药组成:
白芍30~50克,甘草10克,川芎30克,牛膝30克,柴胡10克,僵蚕10克。
方解:
该方选用芍药养营和血,柔肝止痛,与甘草合用,酸甘化使阴血平复,筋得所养则挛急解。川芎辛温升浮,为血中气药,上行头目,为少阳经引药,治诸经头痛,活血散郁除风;牛膝舒筋通脉,可缓川芎升浮之势,以冀升降相得,勿失其度;柴胡疏泄足少阳胆经之邪,治头晕目眩,耳鸣;僵蚕祛风散寒,燥湿化痰,温行血脉,共奏养营和血,祛风镇静舒筋止痛之功。
加减:对于该方的应用,笔者认为,对因风热而诱发伏邪者,加姜黄、生大黄;对湿热内蕴者,加白蔻、杏仁、薏苡仁、黄芩等;对风寒诱发者则加附子、细辛之属,随证选用,不可偏颇。
病例:
单某,女39岁,农民。1986年12月22日初诊。5年前患右侧三叉神经痛,间断发作,经多次治疗未果。症见右面颊阵发性抽搐痉挛,表情痛苦,苔薄白,脉弦,属小肠、少阳经肌表之发作性疼痛。投上方8剂后疼痛止,痉挛除,2年后获悉未见复发。
三七郁金汤治胃出血
处方组成:三七7~10g,郁金、熟大黄、牛膝各10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天1剂,每剂水煎2次,分服。
加减:如虚脱者,加人参;呕逆噫气者,加代赭石;胃痛严重且胀者,加檀香或降香;痛连两胁者,加川楝、白芍;烦满者,加炒山栀;胃脘虚冷者,加砂仁;胃阴虚、舌光无苔者,加石斛或茅根。
宜忌:血止之后,应注意调理脾胃以善后。
功能主治:主治胃出血,以呕血、黑便为主要特征,投之屡效。对于体实血证,则其效更著。
病例验证:胡某,男,60岁。有慢性胃炎病史已5年,2天前因劳累而突然呕血。先夹有食物残渣,后全为鲜血,大便色黑结硬,兼见头昏、汗出、口苦、乏力等。于当地服中西药罔效,前来就诊。大便隐血试验强阳性,血红蛋白60g/L,脉象弦小而涩,舌稍紫、舌苔薄黄。诊断为慢性胃炎合并出血。即予“三七郁金汤”加味:三七7g,郁金、大黄、牛膝、炒栀子各10g,茅根15g。服药1剂,输血300ml,呕血立止。守方连服5剂,隐血试验转为阴性。调理月余而愈。
中药外洗治慢性湿疹
郭某,男,43岁。2017年4月9日初诊。双手背出现5×4cm2以及双小腿有8×6cm2大淡褐色皮损,阵发性瘙痒已2年余,每于晚间及安静时痒感加剧,搔抓后有时渗出少许黏液。期间在几家医院诊断为湿疹,服抗组织胺药、激素、钙剂等,外用数种激素类霜、膏,只能止痒当时,过后仍痒如故,时轻时重,缠绵不愈。查见上述部位皮损干燥肥厚、苔藓样变、皮纹增宽等,伴抓痕鳞屑、色素沉着、边缘不清、触之灼热等。诊断:慢性湿疹。为湿邪蕴聚于肌肤腠理,兼受风浸,化燥所发。
治则:除湿止痒、润燥疏风。方药:苍术50g,薏苡仁50g,苦参50g,土茯苓50g,玄参50g,玉竹50g,知母50g,黄柏50g,五倍子50g,白蒺藜30g,防风30g,白鲜皮30g,蛇床子30g,地肤子30g。上药水煎约2500ml入盆中,待温度适宜时,用纱布蘸药液频洗患处,或置药液中浸泡,每次20分钟,日2~3次,3日用药1剂。忌食腥辣之物。
8天后二诊:用药8剂后瘙痒症状明显减轻,皮损已趋消退变薄,并有润感。方中苍术、薏苡仁、苦参、土茯苓减为30g,续用8剂。8天后三诊:皮疹全部消退,痒感消失,皮肤恢复原状,诸症获愈。5个月后随访再未发。
按语:慢性湿疹属于中医湿毒疮范畴,本例诸症辨属湿邪久蕴肌肤腠理,感受风侵化燥所致。唯取较大剂量除湿止痒,兼有润燥疏风作用中药直接外用,使药效直达病变部位,为较好疗法。药中苍术辛苦性温,芳燥能化湿浊,现代研究其含挥发油,及大量维生素A等;薏苡仁甘淡性寒,功能清利湿热;苦参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止痒;土茯苓甘淡性平,功能利湿导热,治疗慢性湿疹效佳;玄参苦咸微寒,功能滋阴润燥;玉竹甘寒,功能养阴润燥;知母苦寒,功能清热滋阴,现代研究其含有烟酸;黄柏苦寒沉降,清湿热治湿疹;五倍子酸咸寒,功能收敛降火,治湿热疮癣;白蒺藜辛苦温,祛风止痒;防风辛甘,散风胜湿;白鲜皮苦寒,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蛇床子辛苦温,祛风除湿止痒;地肤子辛苦寒,清湿热止痒。
诸药水煎后外用直至病所,的确可显示出较好治疗效果,使湿除痒止,风疏肤润,皮损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