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药王孙思邈有一方,清肺、养肺、除痰、解郁,结节、囊肿、肌瘤皆可用

发布时间:2024-03-02 阅读:223

王梅百草说


我是王梅教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内科医师,师从国医大师张磊,从事中医药工作近40余年。


专业特长:精于中医治未病,擅长中医体质的调理,通过调体防病;擅长各类结节调理等。


前几天,看到一个读者的评论。


他说他去年检查出右肺下部有结节,做过两次ct,都是良性,医生让其定期复查。某一次复查的时候发现大了0.4mm,医生说观察一下。


等到再次复查的时候,医生说情况不太好,有恶性的概率,建议手术。


这位读者很懵,不是说复查就可以了,怎么还能变成坏的。


其实,像这位读者的情况并不少见,临床上我遇到过很多,一开始没什么问题,几年后变成坏的了,无奈只能手术。




定期复查没有什么问题,但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比较被动的处理方法。


就像远处行驶来一辆车,它有可能会拐到另一条路,也有可能行驶到你走的这条路撞到你。定期复查就像是你啥也不干只盯着车,若它拐到另一条路,则万事大吉,若它行驶到你在的这条路,再想办法应对。


可以是可以,但为什么要如此被动,主动出击,把疾病扼杀在摇篮里不好吗?


中医上有个理念叫“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前者的意思是预防疾病,后者的意思是发现问题,及时医治,避免进一步恶化。


肺结节,在中医上属于肺积范畴。清代《杂病源流犀烛》中记载:“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得通,为痰……邪既胜,正不得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


中医认为肺部结节的形成,多是由于体内气虚或气滞,阻滞了气血经络的运行,瘀积在局部,导致脏腑功能的失调,产生了“痰”“瘀”。




正气亏虚,"痰"和"瘀"未能及时得到排出,反过来又加重了经络的阻塞,从而形成了一个对身体有"毒"的结节。气虚、气滞、痰、瘀四者是互相影响的,如此恶性循环,导致病情不断恶化。


那该怎么办?从两个方面处理:


一方面可以通过清肺、养肺、除痰、解郁、软坚、散结,促使肺结节变小,甚至消失,另一方面综合调理患者的体质,强化脏腑功能,改善人体内环境,防止结节进一步增大,或再次出现。


这里可以用到一个方子,孙思邈的行气逐水汤。


组成为:柴胡、香附、桔梗、枳壳、木香、黄芪、茯苓、泽泻、苍术、陈皮、法半夏、桃仁、红花。

柴胡疏肝理气;香附就是让身体的气各走各的通道,让多余的气回到自己的通道;黄芪行气补气。




茯苓来祛湿,用泄水功能非常强大泽泻来利水,泽泻一味药用上去就好比水库开闸放水一样,把身体的水湿统统泄出去。


然后用苍术来健脾,因为脾主运化,脾胃好了湿气不容易产生,产生了也容易被运化,这是治湿最根本的办法。


湿气久了会形成痰,痰湿结合就会阻碍气机运行,就会造成气滞,气滞就会造成血瘀,所以囊肿里面还有一些半固体状的东西,这就是痰与瘀血结合的东西了。


这时候,需要用到陈皮和半夏。陈皮加半夏,化痰的功效很强。


而桃仁和红花,则是活血,调畅身体的气机。


因此,不管是结节、囊肿还是肌瘤,都可以做这个方子。




如果觉得中药苦,喝不下去,也可通过泡脚散结。大医孙思邈还有一泡脚方,名温胆汤(组成为:枳实、半夏、茯苓、陈皮、竹茹、甘草),有疏解肝胆之郁,温阳化痰之效。


此方中,枳实来破气下行,将原来的“气郁痰阻”的状态打破。使胆胃的气机打开。

紧接着,动用半夏+茯苓,作为化痰祛湿的主力军,而且半夏的气机也是降的,当把中焦的痰湿化掉之后往下降,意图从下窍排出。


随后,陈皮+竹茹紧急出动,接过湿浊,一鼓作气将湿气从下窍排出。最后一味炙甘草,负责调和这几个梯队的药物。



如此,三支分队协同作战,最终将胆胃大肠里的气机打通,将痰湿这类从下窍排出。

那么,痰湿一祛,增生、结节的根源一挖,问题也就会得到彻底改善了。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上一篇:褥疮民间秘方妙方

下一篇:脑梗后遗症,5种中药秘方,记得收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