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新高度 新形势--2010年药市点评与2011年药市展望

发布时间:2010-12-07 阅读:1343

    日月交替,斗转星移;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又是一年!岁月有序,市场无常,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回顾与展望。
                  2010年药市点评
    药材市场进入2010年之后,市场运行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现一一点评如下:
    1、西南旱情吹响市场进军号角。新年伊始,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我国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地区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旱灾。受灾品种三七、干姜、草果、补骨脂、薏苡等一时间成为众商关注的焦点。敏感的药商闻风而动,奔赴受灾前线,全力搜寻受灾品种。众星捧月,岂有不涨之理!短短一月之内,120头三七由200元升至500元,草果统货由29元升到50元,干姜由16元升到25元,薏苡由14元升至23元。受灾品种的大涨由此吹响了药市行情进军的号角。
    2、“倒春寒”点燃药市激情。西南旱情还未缓解,倒春寒横扫西部各省,直接影响品种波及连翘、山茱萸、山五味、苦杏仁、山桃仁等。一时间,所及品种急剧升温:连翘由20元左右升至25-26元,水煮货价格窜至30元以上;山茱萸由19-20元升至23-24元;优质炕货价在27-28元之间;山五味11-12元升至12-13元;苦杏仁由20元升至24-26元;山桃仁由27-28元升至35-36元。在倒春寒所及品种的带动下,药材市场出现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涨价潮。
    3、“三七”神话招徕业外资金参与。在今年药市的升腾中,三七的突出表现不得不提。在受灾减产,需求拉动,人为炒作等因素的作用下,三七行情竟一路飙升至700元的天价。如果说去年胖大海,水蛭,银花等品种的跨位突破创造了药市的神话,那么,今年的三七行情就是再续了药市神话。我们将时间倒退到一年前的2009年1月,那时的三七行情仅为65元。既使是生产萎缩,需求加大,人为炒作等有利因素都倾向三七,谁敢说三七行情能涨到500元!我想就是主导三七市场的康美药业也不会有此奢望吧。三七神话演绎了“黄金有价药无价”的真谛。也向人们展示牛市不言顶的真理。在牛市行情里,我们只有想不到的,市场却创造着我们不敢想的。这就是神奇的市场,不停地创造着神奇的神话。市场的神奇也就在这里。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三七创造的不仅仅是市场神话,还起到了标竿效应,它向社会闲散资金显示,药材市场不仅仅是人们的健康家园,也是社会资金赚取高额利润的投资乐园。于是乎,被逼无奈的一部分小煤窑资金,遭受打压的一部分房地产资金,屡屡受挫的一部分股市资金以及众多的社会闲散资金纷纷参与,大家都想在药材市场掘上一桶金。这无疑会对药市行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三七的标杆效应下,太子参、桔梗、党参、沙苑子、补骨脂等品种也都闻风而动。一个个药市神话应运而升。
    4、低价品种群起而升。在西南旱情品种的带动下,在倒春寒品种的推动下,在三七的标杆效应示范下,低位品种群起而升。丹皮由15--18元升为25--38元,白芍由10元升为15--20元,王不留由4.5元升为8.5元,射干由23元升为32元,牛夕由7元升为14元,郁金由16元升为23--30元,良姜由8元升为13元,玄参由6元升为12元,丹参由6元升为11.5元,黄芪由6元升为18元,柴胡由22元升为35--40元,党参由13元升为35--40元等等、等等。低位品种群起而升的局面将市场指数一升再升。低位品种的群起而升,也将药材市场由此告别低价时代。
    5、“十一”长假让市场清醒。也许是连续的上涨消耗了太多的内力,也许是太多的奔忙需要休憩,也许是太过的燥热急需冷却,也许是市场需要调养生息。“十一”长假过后,药材市场出奇地平静。获利者开始出货,胆小者意欲割肉,众多的药商驻足观望,市场指数有所回调,只有西北品种:党参、柴胡、黄芪等少数品种在表演。药材市场出现了难得的平静。往上去,力不从心;往下跌,心又何甘?市场在此陷入“上涨时难跌亦难,市场无力百花软”的两难境地。
    风雨兼程,一路冲锋,暮然回首:市场指数已达6400点(以药通网市场指数为准)以上高度。在2010年药市行情的大幅上涨中,药商们大都获利丰厚,笑逐颜开;药农们也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药材市场终于迎来了难得一见的艳阳天!总之,2010年的药市,对广大药商药农来说是一个难得一遇的丰收年。但高处不胜寒。新高度,新市场,药市的明天是否依然光辉灿烂?那么,2011年的药材市场又将如何呢?
                    2011年药市展望
    我们要想预测2011年的市场走势,就必需了解影响市场行情的各种因素,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宏观经济是否向好?货币政策是否宽松?社会需求是增是减?市场库存是多是少?药材生产是扩是减?
    1、宏观经济逐渐复苏  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全球经济开始复苏,2010年出现较快增长,我国经济更是强劲发展,GDP增速高达10%以上,这为药材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但在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过快的通涨压力。宏观调控面临转型,怎样调控?都将对药材市场产生影响。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调控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较好较快地发展,而不是一调就死。
    2、货币政策松紧有度  在通胀压力逐渐加大的背景下,防通胀将成为明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货币政策趋向于收紧,财政政策则有望继续保持积极。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中国人民银行在2010年已连续五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后大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8%,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这说明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已在2010年就开始实施,2011年将在重点防通账的主题下逐步加强。这将对药材市场产生不利的影响。
    3、社会需求有增无减  受新农合和社会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影响,人类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外贸出口的增大,药材的需求也会随之加大。据新华社报道,今年3月份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卫生部部长陈竺介绍了医改启动一年来的进展。陈竺当时表示,政府在卫生总费用当中的支出已经接近25%,社会是35%,个人付费已经从2000年的50%多降到了近年来的40%。据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11月29日透露,医改启动一年多来,各级政府已投入5000多亿元人民币。他透露,从医改工作启动到2009年底,各级财政投入增长了30%,其中,中央财政投入增长40%。截至今年9月,已有8.32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率达95.9%以上,提前完成目标;人均筹资标准达154元,住院病人政策内报销比例已经达到60%。据有关报道:卫生部近期承诺“十二五”末自付看病费用不超30%。达到国际水平。我国百姓的“看病难”和“看病贵”难题将得到缓解。也必将大幅增加中药的市场需求。
    4、市场库存逐渐消耗  由于生产几近断档,野生资源越用越少和需求越来越大的影响,市场库存将会越用越少。在这轮行情的上涨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药材的大转移:由种植户到产地大户,再到市场,最终的一些有限货源大都掌握在市场上的经营者手中。这就让人担心,一旦这些库存被消耗殆尽,生产又不能保障供给的时候,市场有可能会出现无药可用的局面。这才是最可怕的!因此,高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医药的断档和毁灭。
    5、药材生产难以发展  受粮价提升,劳动力外出以及前几年生产者亏损等因素影响,药材生产难以发展(个别品种除外)。我国的药材生产发展到今天,政府主导的以政绩为基础的农业结构调整式的药材规模种植已经已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受市场主导的“一哄而上”的药材生产也很难经受劳动力大量外出和粮价上涨的考验。现在市场面对的是生产严重萎缩,后继货源不足的现实。受近年来药材行情大幅上涨的影响,生产者的种植积极性虽有所提高,但又受制于新种源不足的制约,这又直接导致了2011年的药材生产难以发展的困局。与此同时,野生药材资源,受需求加大的影响面临的是越采越少,不少品种几近绝迹的现状。如水蛭、重楼、斑蝥等。在我们惊叹这些药材的高价的同时,是不是更应该关心这些药材的生产研究和扶持力度。
    6、外贸出口快速增长。2010年对中医药行业来说,有两件大事值得一提: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是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证。《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将摆脱中医“伪科学”的尴尬身份;复方丹参滴丸是首个以药品身份进入欧美主流医药市场的中药品种,它标志着中医药从此可以名正言顺地挺进国际医药市场。这将对中医药的国际化产生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也必将大幅增加中药的市场需求。据有关资料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药进出口额达到14.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0.7%。其中,进口额为3.9亿美元,同比增长18.5%;出口额为10.4亿美元,同比增长8.1%。
    7、市场走势分析。从以上影响药市行情的各种因素情况来看:短期内,市场将受行情连续上涨,动力不足和宏观紧缩政策的压制;长期看,又将受惠于需求逐渐加大的利好影响。在这种矛盾的市场格局下,2011年的药材市场有可能出现高位振荡盘整的走势。市场指数振荡筑顶,其区间大致在6000----6500点之间(以药通网市场指数为准)。这期间一些升幅过高,生产发展较快的品种将有所回落;一些升幅不大,生产还没有发展的品种仍将有上涨空间。更多的品种将处于升降两难的境地。这无疑将加大了经营难度和市场风险,人人都能赚钱的市场环境也许就此终结。
    市场就是市场: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也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再好的市场也有不赚钱的品种,再坏的市场也有赚钱的机会。这就看我们有没有一双慧眼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研究,踏准市场节奏,调好经营策略,选准最佳品种,我们就能获得较好的收益。关键是我们要练就驾驭市场的能力:胜算在握,任市场潮涨潮落;成竹在胸,看庭前花开花落。同时,我们还要练就一副好心态,冷眼看药市:涨跌不惊,看市场潮涨潮落;赚赔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畏市场风吹雨打,勇立潮头。(宫光前)

上一篇:柴胡市场前途一片光明

下一篇:野生何首乌临新 价难大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