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发贵
2010年的倒春寒给山萸肉带来了商机,使得多年徘徊不前的山萸肉行情发力上扬。其实,近几年山萸肉涨价的趋势已蠢蠢欲动,长期的低价位和农村劳动成本的上升已经很不相称。跌入低谷的山萸肉已经让农民无利可图甚至血本无归。产地农民已经对山萸肉的采收价值丧失信心。疏于管理、弃采、甚至砍伐当柴火烧已经不足为奇了,很多人都砍掉改种有高经济收入的“山核桃树”,因此近几年浙江产地山萸肉不但没有大的发展,而且产量在逐年减少。
近年来产地货源是越来越少,原先浙江产地正常年要产300-500吨,近几年新货产量已经减少到一百吨,甚至不足百吨。虽然2010年价格有回升,但是,仍然没有跟上农民快速上升的劳动成本,农民采摘山萸肉赚的钱不如打工多。如果山萸肉达不到刺激农户管理、采摘的心理价位,山萸肉货源只能是越来越少。物极必反,由此可以看出山萸肉2010年的涨价也不完全是一次倒春寒引起,其实它早已慢慢形成了一个潜在的商机。涨价是迟早的事,只不过是倒春寒过早的把商机带来了。当然,这只是本人站在浙江山萸肉产地的角度观察的结论,并不代表山萸肉其他产地情况,也不代表山萸肉行情的走向。仅供同行参考,不足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