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生产易大起大落
当前我国中药材生产仍是以千家万户小面积种植为主,生产极其不稳定,种植面积大小往往受价格高低调节。如今,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得中药材生产已面临很大的困境。可以说,如果药材价格不涨到刺激药农种植的价位,多数药材种植面积将会继续减少。一些药材价格将会长期处于高价运行,直至生产大面积恢复。
不能把药材价格上涨完全归罪于人为炒作
有人说今年多数药材涨价有点不正常,因为有些药材价格高的离谱,甚至越来越多的人怀疑炒作的气氛太浓,也有人把药材价格上涨归罪于游资的大量流入。
俗话说: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有些药材价格暴涨,并不是偶然因素,而是有着涨价的基础,比如:桔梗,因为持续低价4年之久,又加上种植管理费时费工,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尽管价格从12元左右一路平步青云涨至80元上下,但是,依然没有大量的货源可供。供求关系才是调节价格高低的杠杆。当然涨价过程中人为的惜售、囤积,也是推高价格上涨的外力因素。但是,如果不是生产调减,无论如何叫喊都是无济于事的。
三七,价格上涨也不是空穴来风。多年低价生产大幅减少,又加上干旱造成在地植株伤苗死苗。如果没有这些利好因素,恐怕也造就不了历史天价。由于有的药材价格涨的过高,一些用药单位一时不能接受,但是,没有高价就刺激不了生产,如果药材价格不足以刺激药农种植积极性,种植药材的会更少。仅靠打压药材价格来降低用药单位的生产成本,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如果药材生产链断了,到时候恐怕再高的价格也买不到中药材。“牢骚太多防断肠,风物长宜放眼量。”为了长远发展利益,不要怕药材价格上涨。当然,少数药材价格涨得离谱,采取合理正确的疏导也是有必要的。
高价药材短期很难跌落
今年上半年多数药材价格上涨,不能完全归罪于人为炒作。桔梗、板蓝根、白芍、丹皮、重楼、九节菖蒲、猪苓、覆盆子,如果不是多年低价生产减少,资源萎缩,会出现价格一涨再涨吗?草决明、地肤子、蒲公英、益母草、鸡血藤、胖大海等药材为何价格不大幅上涨。古人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其先后则近道矣。”弄清了药材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也就知道了目前药市行情为何居高不下了。
量变到质变,药材生产面积的减少就是量变,进一步影响了价格的变化。可以说,一些种植管理费时费工,价格不足以刺激药农的药材,未来价格仍有继续上涨趋势。不能说,目前价格高了,就不能涨了,只要生产不恢复,高价背后还有高价。无论需求单位能否接受,这都是改变不了的市场规律。虫草、西红花、羚羊角,为何价格居高不下,归根结底就是货少。
未来药市行情仍难以风平浪静 生产企业要时刻关注市场信息行情变化
今年春季我国中东部遭遇“倒春寒”,使得正逢花期的果实类药材坐果受到严重创伤。目前一些果实类受灾减产基本明朗,只是受灾幅度大小不同。同时,我国南方多省夏季又遭遇洪涝灾害。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中药材生产将是致命的打击,使得一些生产尚未大面积恢复的家种药材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七、桔梗、白芍、丹皮、人参,草果等药材价格都高了,但是,在生产没有恢复之前,谁敢说未来价格不能继续高升。夏枯球、玄参、云木香,经过实际消化调整后,向合理价位上扬也无可非议。重楼、水蛭、粉防己、白及、石菖蒲、肉苁蓉、苍术、赤芍、白鲜皮等野生药材,如果新货产出量依然不大,仍将继续升值!
总之,在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外出,中药材生产短期内难以大规模恢复;同时,随着社会物价整体上扬,以及劳动工值费的提高,中药材价格已很难跌落到从前较低价位。一些生产尚未恢复、价位不高、遭受自然灾害减产的药材,后市价格继续上涨仍是大势所趋。无论市场经营户和生产企业都要时刻关注药材的生产情况,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的减产,还有突发疫情带来的新需求,这些可变因素都会随时改变药市正常的行情变化。俗话说,有备无患。做好常用中药材储备,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原料成本,而且有利益于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吃一堑,长一智。通过上半年多数中药材涨价,一些药品生产企业应该清醒认识到在市场经济中如何跟上市场潮流!(郑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