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帆
2014年药市开市不久,产地已聚集不少购货商,出现购销活跃的场景,价格也稳中上升。生地缘何升温,未来行情何去何从?
一个品种能引起一些商家关注,并且投资者积极购买,自有自身利好因素存在。生地又有哪些利好?
利好因素:
1、2013年河南产区在生地生长期间,由于长期干旱少雨,影响了植株正常生长,10月份产新后,有不少商家赴产区考察,从采挖出来的根茎看,个头普遍偏小,当地加工户多争相抬高价格收购鲜货,鲜货走动畅快,收购价也从产新初期的1.4-1.6元(千克价,下同),逐步上升至1.8-1.9元。种植户收益普遍降低,多数种植户亩收入2000多元,也有亩收益4000元左右的。总体看单产产量比正常年景减少30-40%,山西产区也受干旱天气影响,单产产量下降,只是幅度没有河南大。
由于生地两大产区均有受灾减产利好,引起亳州市场不少商家关注,并积极在河南产区购买大货,购货价位多在10.5-10.8元,购买的多是陈货。购买者不仅有市场经营户,也有不少有闲钱的投机商。30吨、50吨,上百吨的货源从产区流进市场,自2013年产新到目前,产地已销出几千吨货源。
2、大家购货的动机就是减产,价位不高也是购买的理由。生地陈货已没有想象的大,这也是购货者看好后市行情的因素之一。由于生地出现了以上利好,多数家种药材价格又居高不下,所以,一些药商便选择了市场需求较大的品种——生地。
不利因素:
1、虽然2013年生地受干旱单产减产,但是,由于种植面积没有多大的调减,总产量依然有量。
2、尽管目前河南、山西产地反应,陈货存量已少,但是,春节前后这一段时间产地货源流入市场不少,这些货源多是近几年积压的陈货。
3、由于生地价格上涨,产地一些有货的商贩也多惜售心理增加,致使市场流通货源显少。
4、没有形成大庄,只有不少散户,一旦行情降温,持货者在抛货时难以做到步调一致,这样也就难产生大的行情。
5、此时生地价格上涨,将刺激药农栽种积极性,为未来行情增加压力。
以上是生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作为年销量超过2万吨的大宗药材品种之一,一旦生产出现问题,很容易引起行情波动。结合当前生产成本,即使没有减种受灾减产利好,生地价格也很难跌落较低价位。目前生地各规格价格已比2013年产新前涨了2元多,生地聚集着较旺的人气,也是2014年开市后唯一的热点品种,预计,短期内价格仍有上升趋势。至于生地后市价格还有多大上升空间?这不仅取决于受灾减产利好的进一步释放,而且能否聚集更多的购买人气也起着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