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文
前期生地、车前子、粉防己、胖大海、吴茱萸等品种价格轮番上涨,似乎药市再现“小阳春”行情,但,这波涨价行情很快就灰飞烟灭了。泽泻、麦冬、川芎、党参、当归、浙贝,元胡等药材价格的下滑,使得药商们即将燃烧的购货热情被浇灭了。
目前药市行情可谓是“风平浪静”,热点品种几乎没有。其实,这才是真实的行情表现。近几年药市一直没有“清净”下来,低温、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为一些药材涨价创造了时机,青翘、山萸肉、山桃仁、覆盆子、车前子、菟丝子、酸枣仁、栀子等品种脱颖而出,而且,多数药材刷新了历史行情,参与经营者也从中获利不菲。物极必反,只有花开花落,寒来暑往,才有分明的四季。同样,药材价格有涨,就有落,对于药材价格涨落要理性、客观看待。山萸肉,一个屡涨屡落的品种,每次触动涨价的“导火索”就是“倒春寒”。近几年山萸肉价格涨而复落,并不是受灾害影响不大,而是,多年积压的库存始终没有见底。有的购货商总是盲目乐观,期望值太高,以致错过涨价机会,该赚的钱反而赔了进去。山萸肉树已成林,植株基数增大。如果山萸肉植株不大面积砍伐,即使以后出现异常天气,受灾害减产带来的商机持续高价两年的很少。对于这类品种有赚钱机会,但,最好不要打“持久战”。青翘,由于去年受灾减产幅度大,库存得到了良好消化,尽管今年花开灿烂,价格依然迎风飘扬,只是没有新的利好出现,价格进一步高升动力不足。
麦冬:自2012年从百元高价跌落,近两年价格一直在35-45元上下徘徊。麦冬生产并没有多大调减,种植户仍有较高的收益,只是受采挖费用支撑,价格一时难以回落到20元左右的价位。如果麦冬生产得不到大面积调减,又没有自然灾害影响产量,库存在逐年累计积压,三年两载很难出现大的商机。
党参:去年同期党参价格雄居百元以上,成为当时西北药材产区一颗耀眼的明星。如今,党参价格暴跌至30元左右,昔日的风采不再。购货商也不热烈追捧,有货商家门前不再车水马龙。这真是:“富居深山有远亲,贫死闹市无人问。”尽管党参价格步步下滑,但是,由于种苗充足,价格又低,药农仍有种植积极性,今年栽种面积依然很大。党参高价行情已结束,如果没有特大自然灾害,两年内难有商机。目前党参价格仍不是低价,入手抄底难有获利空间。一个经历了多年涨价行情,而且价格涨幅较大的品种,自然会刺激种植面积空前扩大。在生产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价格大幅跌落是符合市场规律的。顺势而为,让价格回落到合理价位,是成熟药商的表现,但是,有些药商总是不识“时务”,在价格没有下滑到谷底,就半路杀出,结果,买到手的货,短期无利,中期被套,长期煎熬。如:去年40-50元购买的太子参,如今,实现利润的几乎没有,而且有被套牢的苦恼。
毛知母:近几年价格不高,也有不少商家购货囤积,至今,三年前压货者仍无利润可获。今年仍有不少药商继续购进,购货商依然不知道光明在哪?
元胡:产新未临,行情已摇摇欲坠,价格也小幅回落,目前市场汉中产统货多售价72-73元。由于去年元胡产新后价格一路上涨,刺激种植面积扩大毋容置疑,至今,元胡没有新的利好出现,有货散户信心动摇,有惜售转为积极抛货,导致价格下滑。今年元胡新货产量将大于去年,对后市行情看跌者多,不过,有货者在产新前把货抛出仍有不小的利润。在当前整体药市行情萎靡不振的背景下,元胡也难独善其身。目前元胡已是晴转多云,下一步有可能多云转阴。
多数药商习惯了涨涨落落的行情,对于当前药市波澜不惊的表现,着实有点坐卧不安,尤其手中有货者,总是希望烽火再燃。随着销售淡季的来临,一些药材大货交易继续呈现弱势,只有少数野生品种长线持货上涨空间仍大,低价买货不存在多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