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平
值得关注药材价格变化一览表 单位:元/千克
序号 | 品名 | 产地 | 规格 | 最高价 | 年/月 | 最低价 | 年/月 | 目前价 |
1 | 三七 | 云南 | 120头 | 800 | 2013/7 | 130 | 2014-10 | 160 |
2 | 太子参 | 安徽 | 统 | 400 | 2011/4 | 30 | 2014/5 | 60 |
3 | 党参 | 甘肃 | 白条 | 120 | 2013/5 | 18 | 2014/10 | 18 |
4 | 桔梗 | 安徽 | 统 | 85 | 2010/11 | 20 | 2014/5 | 20 |
5 | 胖大海 | 进口 | 圆 | 245 | 2014/5 | 40 | 2014/10 | 40 |
6 | 牛蒡子 | 甘肃 | 统 | 34 | 2011/5 | 13 | 2014/10 | 13 |
7 | 北沙参 | 河北 | 统 | 38 | 2011/4 | 17 | 2014/10 | 17 |
解析:
三七:是近几年众多涨价品种的一面大旗,迎风飘扬在药市上空。2009年初从65元(120头,下同)价格起步,到7月份不到半年时间内涨到100元左右,而后价格一路小跑,2009年底突破200元大关,引起药市一片哗然。进入2010年稍作停顿,又加速上扬步伐,在大家喝彩声中,4月份价格高升至510元左右。2009~2011年,三七连续三年产不足需,加上干旱等因素,导致价格连年攀升,使产业利润更加集中在种植户和中间商手中,而生产企业利润大幅减少。由于三七短时间价格涨幅较大,实际需求受到影响,价格冲高回调,2010年7月价格回落至230元上下,有货者心生恐慌,纷纷抛出手中存货,库存得到进一步消化。经过一年多的震荡调整,2012年三七再次发力上扬,从年初400元价格迈开步伐,到4月价格高升至600元左右,以后又稳步上升至700元以上,并在此价横盘一年之久,2013年7月进一步攀升至800元。三七价格的暴涨,造就了不少百万、千万富翁,也在市场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压货囤积风,以致出现了400元的砂仁、400元的太子参、360元的金银花、245元的胖大海、240元的酸枣仁、130元的党参、120元的麦冬、85元的桔梗,80元的菟丝子等等。在三七价格不断上涨的同时,产区种植面积也在大幅增长。不仅一家一户扩大了种植面积,而且不少涌现出了不少承包土地种植大户,以及有实力的药企不约而同地到三七主产区云南文山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据云南文山州三七研究院院长崔秀明介绍,2012年云南三七产区种植面积达16万亩,采收面积5万亩左右;2013年种植面积达24万亩,比2007年翻一番,其中可采挖面积6万余亩,总产量突破1万吨;2014年采挖面积约有13万亩,总产量不少于2万吨,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出现。三七从2009年涨价到2014年下半年逐渐结束高价,历经近5年高价行情。从近几年生产情况看已严重供大于求,进入低谷回调是大势所趋。不过,由于三七在这轮周期中创造了辉煌价位,注定未来几年行情难以平静。虽然目前三七从800元逐步下滑至130元上下,近期反弹至160元左右,但是,百元以上价位仍不是底,或许明年有更低的价格出现。不管三七产量有多大,低价就有赚钱的机会,后市行情值得关注。
太子参:周期性较强的代表品种之一,以十年为一个周期轮回,已历经三次涨价周期,本轮高价出现在2011年4月,最高价涨至400元左右(涨价前长期在20元上下浮动)。虽然太子参每次高价过后都要经历长时间的低价运行,但是,这轮高价过后则在低价(30-40元上下)逗留不到一年就回升了,目前太子参价格坚挺在60元左右。受太子参价格暴跌以及种植采挖成本影响,2013-2014年种植户获利微薄,承包土地的大户多亏本,2013年药农多调减了种植面积,加上产新期间的阴雨天气,进一步造成单产减产。由于太子参有减种减产利好,2014年产新后价格强劲上扬。虽然2014年太子参产新后涨价,但是,由于单产产量下降,种植户收益依然不高,仍难激发药农种植积极性,预计,2014年太子参栽种面积难以增加。太子参生产开始调减,库存也在消化下降,短期继续跟踪,长线值得关注。
党参:虽然刚从高价跌落,但是,仍有不少商家在密切关注行情变化,并有蠢蠢欲动购货之意。该品种价格之所以从百元高价跌落至十几元,主要是生产过剩导致。基于生产成本以及社会整体物价水平,多商以为目前党参价格已接近底价,也都知道短期内不会出现大的商机,但是,低价就是吸引药商关注的价值所在。
桔梗: 2012年桔梗从高价跌落,至今,已在低价运行3年时间,尤其2014年统货价格下滑至20元上下,极大挫伤了药农种植积性,预计,桔梗种植面积将逐渐调减下来,不过,桔梗高价时遗留的在地面积依然较大,需要市场实际需求消化。桔梗生长周期为2-3年,也可延长至4-5年,出苗后除草较费时费工。一旦种植链脱轨,恢复生产最快需2年时间。该品种也是价格周期变化较明显的品种之一,近二十多年已经历四次较大行情波动,从时间上看,每次高价相隔大约7年。本轮高价出现在2010年,统货最高涨至85元左右。桔梗从本轮高价回落已近4年时间,虽然目前行情仍处低谷中,但是,随着在地面积的采挖减少以及生产的调减,库存的逐渐消化减少,未来2-3年桔梗行情值得重点关注。
胖大海:该品种近几年行情波动较频繁,2010年3月和2014年5月曾两次价格涨至240元(圆果)左右,在百元以上高价运行近两年时间。每次高价过后,便进入两年多低价行情,2010年高价过后暴跌至50元上下,最低价落至40元左右。2014年高价过后也是一路狂跌,目前价格跌至40元上下。胖大海为进口品种,生产情况不易掌握,不过,其结果有大小年之分,一般5年内有两年结果小年,三年结果大年,逢结果大年低价买货,等结果小年涨价时卖出,会有丰厚的回报,只是不要太贪,否则,几年辛苦赚的钱,短时间内会“藏身大海”。胖大海是一个易暴涨暴跌的品种,也易使购货商一夜暴富暴贫,只要规避开风险,仍不失为值得关注的品种。
牛蒡子:持续三年多高价行情,终于在2014年产新后画上句号。该品种2010年涨价前价格长期在8元上下运行,随着社会的发展物价水平的提高,8元价格不足以刺激药农种植积极性,种植面积开始调减。2009年冬季的甲流疫情触动了牛蒡子涨价的机关,从8元价格起步逐渐涨至10-13元,进入2010年价格进一步上扬,到年底已突破20元大关,2011-2013年牛蒡子步入上升快车道,突破30元大关,最高价涨至36-37元。虽然2011年产新后价格一度回落至22元上下,但是,很快又反弹至30元以上。由于牛蒡子持续四年涨价,而且在30元左右运行长达近两年时间,高价大大刺激了药农种植积极性,自2013年产量增加,只是由于库存薄弱,产新后价格跌落至20-22元转稳,而且持续运行到2014年上半年。牛蒡子种植面积已恢复,生产出现过剩,价格也理性回归,目前甘肃产地统货价跌至11元上下。牛蒡子生长周期为两年,亩产量约250千克,按照目前价格出售,亩收入不到3000元,药农种植积极性将受到影响。由于牛蒡子已供大于求,短期内价涨空间不大,不过,随着未来几年种植面积的调减,库存的逐渐消化减少,牛蒡子仍是有商机值得关注的价值品种。
北沙参:在这轮涨价大周期中,多数家种药材价格翻了几番,北沙参在2009年10月以前价格长期在11-13元上下运行长达6年之久。2009年11月北沙参价格飙升至25元以上,2010年10月突破30元大关,直奔35-36元,2011年进一步上涨至38元,在此价为持续近半年时间。2012年沙参价格回落至25-26元,2013年上半年价格在24元上下徘徊长达5个月。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货源主要来自河北安国,内蒙产商品多销往上海,广东食用,对市场行情影响不大。北沙参在高价持续近四年时间,刺激药农扩大不少种植面积,2013年生产已过剩,只是受库存薄弱以及高价惯性支撑,价格下滑至20元左右转稳。2014年北沙参种植面积减少,但是,由于长势好单产产量高,总产量依然不小,导致产新后价格进一步下滑,目前产地统货价落至15元左右。北沙参价格下滑已引起不少商家关注,不过,该品种刚进入低谷,仍需调减生产,消化库存,才能迎来商机。北沙参加工较费时费工,一旦价格持续低迷2-3年,生产链脱节,仍是值得关注的有价值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