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文
所谓:“大势所趋”,就是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古人云:“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投资或投机药市,也要看大势而动。在大趋势不好的情况下,最好少动或不动。这句话主要针对投资压货而言,作为常年经营户则是山不转水要流。
前几年药市迎来大牛市行情,几乎所有的药材都在涨价,今天买,明天卖就可以赚不少钱。这就是大趋势,整个药市火爆了,即使没有利好的品种也被涨价风潮推动起来。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买货赚钱容易,很多不懂药材行情,甚至不认识药的买货也能赚到钱。例如:2010年草果涨价时,有一位买主到卖方仓库里看货,一进门便看到垛在门旁的几包货,而且装货的袋子口敞开着,这位买主问卖方老板是啥药?卖货主人说,这就是你要买的草果。买货的很是尴尬!这是真实的故事,而且,有很多这样的事例。那时的药市行情被称为“傻子市场”,只要有资金,傻子也能赚钱。
由于2010-2011年药市行情持续活跃两年多,不但购货商赚得盆满钵流,而且药农也受益不菲。种植一亩药材收入上万元的比比皆是,在高收益的刺激下,不但主产区扩大了种植面积,而且,一些从未种植过药材的新产区也种植了不少面积。同时,涌现出一批承包土地种药大户,少则上百亩,多则几千亩。无论是需求量超万吨的大宗药材,或是需求量只有几百吨的小品种,其价格高低都要有供求杠杆来调节。
受高价刺激,大面积发展药材种植势必导致供大于求。近两年来多数高价药材价格纷纷跌落,就是生产过剩造成的。如:三七、党参、当归、白芷、白术、北沙参、防风、桔梗、泽泻、毛知母、胖大海、牛蒡子、百合、玫瑰花、瓜蒌、栀子、荆芥、酸枣仁、佛手、玉竹、郁金、射干,薏苡仁等。这些药材在过去几年内都曾经出现过高价,而且,有的高价持续2-3年。如今,这些药材价格都出现不同幅度的回落,有的跌幅较大。例如:三七,最高价涨到800元(120头),目前市场价落至120元左右;党参,2013年最高价140元,目前产地价滑至15-16元;白术,2010年上升至40元上下,目前市场价跌至13-15元;桔梗,2010年飙升至85元以上,目前市场价落至18-20元;牛蒡子,2012年上扬至37-38元,目前产地价降至11元上下;国产酸枣仁,2013年攀升至240元,目前市场价回落至130元左右;跌速较快,跌幅较大的是胖大海,2014年春季价格暴涨至240元(圆果)以上,目前市场价格50元上下,不到半年时间内出现冰火两重天的行情,有货者“迅雷不及掩耳”。小品种白前,价格变化也是惊天动地,2011年白前价格从26元暴涨至170元,目前市场价格落至11元左右;
看看目前这些药材价格,对比于曾经的高价,谁不心动?只是在生产没有大面积调减下来,库存依然“亚历(压力)山大”的背景下,买货囤积待涨犹如“隔河望金”。做生意既要看大势,顺势而为;更要谋近利,闻风而动。在大趋势不好的情况下,也不能坐吃山空,应选择一个品种常年经营,在经营中寻找商机。
其实,目前各大小库房和冷库里都存放不少药材,有的已库存了2-3年。如:毛知母、板蓝根、辽五味,山萸肉等。有的仍在建仓,如:防风、北沙参、桔梗、党参、白术,白芷等。这些药材价格有的已接近“底价”,购货风险不大,只是涨价还需调减生产,消化库存。也有的品种是不按“套路打拳”,突然出现某种利好,便会改变低谷周期。如:太子参,已历经三次高价周期,每次相隔十年,而且每次高价到来前都会长期在低价运行8-9年时间。但是,这次太子参就有点急功近利了,2013年刚从百元高价跌落,2014年价格就从30多元回升至60元左右。尽管太子参有减产的利好,但是,短期内涨价势必打乱价格周期。一切顺其自然,也许是最好的经营之道。
当前整体药市处于低价调整阶段,短期内买货很难获利。如果做长线投资,一些低价药材倒可以入手建仓。不过,要有“稳坐钓鱼台,任凭风浪起”的心态。也许货买到手后,价格仍有下滑空间,也许突发利好出现,短期内价格上涨,若经不住涨价的诱惑,把低价货源抛出,就失去了低价做长线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