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帆
2015年涨价的药材凤毛麟角,价格大幅下滑的品种也是寥若星辰。那么,2015年即将过去,都有哪些药材出现了较大的下滑空间?笔者经过整理,筛选出以下品种,在此就这些药材价格下滑的原因作以浅析。
浙贝:持续多年的高价行情,终于在2015年产新后轰然倒塌。2015年浙贝价格跌幅较大,年初价格还在125元上下波动,产新后价格飞流直下,最低价跌至48元(产地)左右。
尽管浙贝有大户在支撑,但是,由于持续多年高价,药农多扩大了种植,生产量的逐年增加,使得供大于求压力增大,而且,近两年市场大行情萎靡不振,难以聚集较大的人气。
经过几年的反复震荡,持货大户已信心动摇,散户也拖得精疲力尽,都在等待出货机会,少人投资买货,如此,导致浙贝产新后行情一泻千里。浙贝人气散尽,又无主力支撑,行情难以起死回生。愿赌者服输,顺势而作,不失明智之举。
三七:2015年初三七价格在150元(120头)左右徘徊,到5月份价格逐渐回落至115元上下,后来价格出现小幅反弹,但,终于抵不住供应货源充足的压力,经过小幅震荡后价格继续回落,目前市场价格在110元上下。
三七价格下滑比较温和,给持货者留有一定的出货空间,只要不心存侥幸心理,就不会身陷套牢的险境。该品种已进入下滑通道,未来随着产量增加会有更低的行情出现。
人参:持续多年涨价的人参,也与2015年为价格继续上升画上句号。2015年初价格还在270元(小抄)上下运行,产新后价格跌落至160元左右,每千克跌了近百元,于上一年370元高价对比,每千克跌了200多元。
人参涨价的背后,尽管有大户和地方有关部门联合打压限制人参用地审批,但是,东方不亮,西方亮,主产区限制栽种,则挡不住新产区扩大种植。人参种植已转移到黑龙江产区,而且近几年扩种面积较大。高价到来的同时,风险也随之而来。人参主要用于保健,非正常经营户,有货并不易出售。目前红参与高价对比,每千克跌了近百元。
人参生产已出现过剩,近几年新发展种植面积较大,今后几年产量仍不小,今年跌价也许仅是拉开序幕,未来两年内价格仍有大幅回落空间。在下滑过程中还会有一步三回头的反弹行情出现,不过,总体下滑趋势不改。
佛手:2015年初四川产统货价在26元上下浮动,10月最低价跌至15元左右,到11月回升至20元上下;广佛手价格也从年初的33元,产新后跌落至22元,11月又反弹至30元左右。
尽管2015年佛手产新后期出现了反弹,但是,总体趋势仍是下滑的,所以,列为2015年跌价品种并不冤枉。佛手价格之所以在产新后出现下滑,不仅是市场需求不旺,而且,供应货源充足。触底反弹,只不过是有商视价低购货囤积所致,并不是市场实际需求拉动。
该品种市场需求不大,买货容易出手难。短期的价格反弹,不足改变继续低迷的行情。据了解,在前几年涨价时遗留的货源仍不少,这些持货者都在等待着出手机会。受库存拖累,预计,短期内价格继续上扬仍有阻力。
地肤子:2015年地肤子跌幅过半,从20元(东北产,统货)以上跌至8.5-9元左右,一些高价购货者身陷泥潭不能自拔。
该品种2014年上半年价格曾涨至34-35元,而且在30元上下持续运行大半年。进入2015年春栽种之际,地肤子价格仍在20元上下浮动。持续两年的高价行情大大刺激了药农种植积极性,产区药农盲目扩大种植,导致生产严重过剩,以致2015年产新后价格飞速下滑,产地最低价跌至8元左右。
荆三棱:2014年下半年荆三棱从13-14元一路飙升至30元左右,最高价达34-35元。虽然后来价格冲高回落,但是,依然坚挺在26-28元上下持续到2015年上半年。
荆三棱价格的大幅上涨,主要是人为因素,不过,高价刺激了药农的种植积极性,2015年种植面积扩增,而且,一些次产区新增面积较大。该品种市场需求不过千吨,由于盲目扩种,导致生产过剩,价格也因此大幅回落,2015年11月价格跌落至10元上下。对比30元以上的高价,跌去三分之二。多商以为,后市价格下滑空间已不大,不过,欲反转上扬也困难重重。
菟丝子:2015年菟丝子价格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产新前价格还坚挺在50元(内蒙产,统货)以上,产新后价格跌至30元上下,后来价格又反弹至35-36元。
菟丝子已历经近两年高价行情,产地药农多扩大了种植面积,供求矛盾缓和,而且,出现生产过剩。2015年产新后期的价格反弹,只是购货者的心态变化,并不是市场实际需求的表现。预计,价格继续回升动力不足。
2015年跌价药材不止这些,笔者仅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品种。如:薏苡仁、玄参、白术、白芷、苍术、赤芍、红花、菊花等。在2015年这些药材价格也都有不同幅度的下滑,只是价格回落空间不大。也有跌幅较大的小三类品种,如:九香虫,从500元跌至350元左右;蝼蛄,从40元跌至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