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文
2015年即将挥手告别,回首一年来药市走过的行情,可谓是也有风雨,也有晴。
虽然2015年的药市没有出现一路狂奔的黑马,但是,也蹦出不少涨价品种,如:海金砂、蔓荆子、猫爪草、夏枯球、辽五味、白豆蔻、徐长卿、野菊花、荆芥穗,天冬等,这些品种一路走来舞姿翩翩,为平淡的药市平添一道靓丽的风景。那么,2015年药市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新的一年药市又将何去何从?
多数药材进入调整周期
2015年的药市大起大落的品种不多,多数药材在窄幅震荡中趋于平稳,如:白芍、白术、白芷、丹皮、太子参、菊花、桔梗、板蓝根、家种防风、丹参、锁阳、甘草、水半夏、黄芩,半枝莲等药材。虽然这些品种在2015年价格都有小幅波动,但是,整体走势稳定。其实,以上药材已进入调整阶段,有的种植面积在调减,有的在逐渐消化库存,一旦未来有新的利好出现,价格上涨一触即发。密切关注这些品种的生产和库存以及市场需求变化,也许平淡的行情中正孕育无限商机。
触底反弹的品种增多
2015年真正靠市场需求拉动价格上涨的品种并不多,多数涨价的药材是低价反弹,如:党参、当归、酸枣仁、佛手、菟丝子、猫爪草、夏枯球、白豆蔻等药材价格上涨,就是有商认为价格低了,积极买货拉升了价格。党参、当归,白豆蔻涨价是属于有减产利好,价格也到了一个低点,其它品种价格反弹都是因为低价引起的,这些品种供大于求的关系并没有改变,这也是价格反弹后,不能继续高升的原因。不过,以上品种在2015年都没有平静下来,也给有货者留下很多想象空间。未来一年如果有利好出现,行情仍会有波动。
高价药材理性回落
虽然2015年不再像2013-2014年整个市场跌声一片,但是,也有不少高价品种应声而落,如:三七、浙贝、人参、地肤子、荆三棱、车前子、薏苡仁、九香虫等,这些药材在过去的一年都出现了价格大幅下滑,有的跌幅惊人,跌价的原因仍是高价刺激生产过剩造成的。预计,在未来行情中,以上药材仍难有好的表现,甚至有的品种还有下滑空间。
低迷药市中徘徊不前的品种
2015年的药市仍然是低迷的一年,在低迷行情中有些品种在低谷中默默地爬行,如:毛知母、生地、怀山药、板蓝根、玄参、胖大海、牛蒡子、水半夏、葶苈子、独活、木香、白前、小茴香,家种秦艽等。这些品种在过去的一年价格没有多大的变化,多数是原地踏步。有的品种生产已得到调减,如果以上药材行情持续低迷下去,今后几年有的品种行情将会发生变化,应密切关注其生产增减以及库存实际消化情况。
野生品种一枝独秀
近几年在大行情全线下滑的背景下,野生药材也表现差强人意,不过,在2015年多数野生药材行情稳定,价格大幅跌落的品种不多,在为数不多的涨价药材中,野生药材占有不小的比例,如:海金砂、野菊花、天龙、蜂房、水蛭,蔓荆子等。虽然苍术、赤芍,白鲜皮等野生药材价格比上一年稍有回落,但是,回落的幅度并不大。白芨、重楼、全蝎、蝉蜕、肉苁蓉、锁阳、光慈姑,野生猫爪草等价格依然保持坚挺。
药市回暖仍需等待
2015年多数家种药材生产过剩问题依然突出,不仅药农和药商的日子不好过,而且有不少药企的日子更艰难,因为2015年食药监部门“飞行检查”更加趋严趋密,50余家药企被收走了GMP证书,其中40家为中药企业,饮片企业有20多家,此前有统计显示,2015年因“飞行检查”而倒在收回证书药企中占比过半,其中中药企业是“重灾区”。如此,使得多数药材销量下降,同时,新药典的实施,提高了药材质量,使得不合格达不到标准的药材销售陷入困境。
2016年多数药材将继续面临供大于求的事实,不过,药企认证已结束,新的一年市场需求有望好转。古人云:否极泰来,最坏的药市行情已经过去,走过“山穷水尽疑无路”,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相信,药市复苏的脚步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