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原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感觉涨价的品种渐渐的多了起来,川贝、无硫浙贝、元胡、辽五味、太子参、川芎、知母、佛手、柠檬、枳实、四花青皮、橘核、猫爪草等,就连严重过剩的三七也接二连三的反弹不断,是紧缺?还是有较好的发展趋势?还是另有原因?2016年的市场是投资的热土?还是惨淡无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一些高价下来的品种,价格也已基本到达低值,至于能在低价期运行多长时间,现在还只能是问号,作为药商提前布局应该是我们优先考虑的选项,机会在于正确的选择。
羌活、石菖蒲、锁阳、苍术、白鲜皮、赤芍等一大批野生药材,在高价的刺激下,大量的破坏性的掠夺采挖,致使市场一时无法消化多余的货源,这些野生药材虽然属资源短缺型,再次爆发仍需一定的时间和我们坚守的耐力。野生药材的潜力是巨大的,如果某个品种的用量加大,它的后续生产又不能跟上,那它只能靠价格来平抑市场,白芨、重楼为什么能有如此高的价格,我们不难想象后来仍会出现其它暴涨品种,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自已的轨迹,有自已的规律性,每个品种都有自已独特的一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但,野生药材总体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麦冬湖北、四川、山东已进入大量产新期,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麦冬的背景,以四川麦冬为例,从2011高价下调以来,其价格一直都处于45~55元之间,它是一个高产作物,这样的价格对药农来讲,利润是可观的,对于药农的投入除了劳力,其它都是微乎其微,主要是费工,所以才没有形成有人大面积的包地种植,湖北、山东向外围有所扩展,四川受地域条件的限制,向外围扩展的范围有限。
麦冬进入今年产新以来,虽然有减产之说,但价格还是出现了一定的下滑,没有出现像去年那样的抢购局面,因为大家也都粗略的估计了今年的产量不会少于去年,再加上去年的库存,依然是一个供大于求的品种,我们假定一下,如果麦冬不出现一个较低的价位,那么,它后来的反弹也将无力,很可能出现横盘现象,那什么是较低的价位呢?譬如统货30元是今年的低价,随着大户的介入人气的上升,后来有可能反弹至40元附近,有人在想,掉到30元能反弹至40元,那我32元就要下手,你这么想他也会这么想,常年经营户35元也要买呀,所以下调速度也会很慢,很可能不能达到预期,你看就那么点人气,一旦大家都买引起价格上涨,人气就会立马破灭,谁还会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还有多少英勇献身的勇士,但,这一切都是假设,前提条件就是要出现一个低价,没有低价就没有商机。近年来麦冬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那就是益于药农,损于药商,这点在经营中应该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