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光前中药材种植养殖网!
24小时客服热线: 13956769187
电话热线: 0558-5589213

产新期地黄行情复盘与走势预判

发布时间:2025-11-08 阅读:2131

原创       杨鹏      药通网                                                                                                                                                                                                                                                                                                                                                                                                                                                                                                                                                                                                                                                                              

前言

当前地黄已进入产新关键期,新货尚未形成大规模上市态势,市场行情呈现平稳运行特征。据市场一线反馈,目前地黄统货个子报价维持在8.5-9.5元,三级个子报价约10元,供需双方多处于观望博弈阶段。结合种植成本、产区格局、库存产量及价格周期等核心要素,本文对地黄市场态势及新周期走势展开分析。

01当前种植成本:区域差异显著,成本线支撑显现


地黄种植成本受产区自然条件、种植模式及人工成本影响,呈现明显区域分化特征。在核心产区河南焦作,一亩地黄的综合成本约4300元,其中地租500元、复合肥等肥料投入662元、种子408元、人工及采挖费用1010元,另有覆膜、打药、灌溉等杂费支出。山西产区因规模化种植占比更高,亩均投入略增,叠加环保政策带来的加工成本上升,干统货成本约10元。

新兴产区新疆由于土地租金较低,成本优势相对突出,但受种植技术限制,单产波动较大。从行业平均水平看,当前地黄种植成本线大致在9-12元,当前市场报价已接近部分产区成本下限,成本端支撑作用开始显现。

02产区格局与库存产量:产能过剩叠加高库存,消化压力凸显


(一)主产区域分布

地黄主产区格局相对稳定,形成了以河南、山西为核心,河北、新疆为补充的种植布局。其中河南焦作作为传统道地产区,种植历史悠久,但近年面积有所收缩;山西依托规模化种植优势,已成为产量贡献主力;新疆作为新兴产区,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但尚未形成稳定供应能力。2024年全国主产区种植面积约13万亩,较2023年的15万亩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二)库存与产量数据

2021年的高价行情刺激了连续三年的扩种潮,导致产量持续过剩。2023年河南、山西主产区总产量超9万吨,而全国年需求量仅约3万吨,产能过剩幅度超60%。2024年虽受部分产区干旱影响,但整体产量仍保持高位,鲜货亩产在1000-3000公斤区间波动。库存方面,2022-2024年连续三年的产量过剩导致库存持续积压,截至2024年产新前,行业库存总量预计超15万吨,按当前需求测算,需3年以上才能完成消化。高额库存成为压制市场行情的核心因素。

03近五年价格走势:经历"过山车",从高位暴跌至成本线


近五年地黄价格经历了剧烈的周期性波动,上演了一轮完整的"涨价-扩种-跌价"周期:

2020年:市场处于低位调整阶段,全年统货价格在11元左右徘徊,种植积极性较低。

2021年:受河南洪灾导致减产的催化,价格从年初的12.5元飙升至年末的42元,最高触及50元的历史峰值,涨幅超300%。

2022年:产新后高价刺激下的扩种产能释放,价格从50元跌至年末的25元,跌幅达50%。

2023年:行情短暂回升至30元后,随新货上市再次回落至年末的18元,全年呈现"先涨后跌"态势。

2024年:价格持续下行,产新后跌至13.5元。

2025年产新期,价格进一步下探至9-10元区间,已接近多数产区的成本底线。

04新周期价格展望与后市预判


(一)新周期价格核心区间

结合成本支撑、库存消化进度及需求变化,地黄新周期(2025-2027年)价格将呈现"低位震荡、缓慢回升"的特征。短期来看,2025年产新结束后,价格或在8-10元区间触底,受成本线支撑难有进一步大幅下跌空间;中期随着库存逐步消化及种植面积调减,2026年价格有望回升至12-15元;长期若需求端出现实质性增长,2027年或有望突破15元,但较2021年高点仍有显著差距。


(二)后续行情核心影响因素与预判

1. 短期:产新压力下维持低位:当前新货虽未大量上市,但市场对高产预期明确,叠加15万吨以上的高额库存,短期内行情难有实质性起色。收购商多采取"随购随销"策略,种植户迫于变现压力或低价出货,预计2025年产新结束前,价格将维持在9-10元的低位区间。后期新货集中上市,将给市场带来一定供应压力,部分资金紧张的农户可能选择低价出售,导致行情在成本线附近震荡,甚至不排除短暂下探至9元以下的可能,但受成本刚性支撑,下行空间极其有限。


2. 中期:种植调减推动供需改善:2025年价格跌破成本线后,中小种植户弃种现象将逐步显现,预计2026年种植面积较2024年减少20%-30%。同时,环保政策推动加工环节向大企业集中,散户退出加速行业去产能,供需关系将逐步从过剩向平衡修复,支撑价格缓慢回升,行情有望走出低谷,开启一波缓慢的修复性上涨,目标价位或先看至12-15元区间。


3. 长期:需求增长决定回升高度:2024年地黄被纳入药食同源目录,但目前深加工需求释放缓慢,尚未形成实质性拉动。若未来在食品、保健品领域的应用实现突破,或出口市场扩容,将为价格回升提供动力;若需求持续疲软,即使种植面积调减,价格回升幅度也将受限,更可能在合理利润空间内(例如15-25元)运行。


4. 风险提示:需重点关注主产区天气变化,若出现极端灾害导致大幅减产,可能加速价格回升进程;同时,库存消化速度若低于预期,将延长低位震荡周期。


总体而言,地黄市场已进入周期性调整的尾声,短期虽仍面临压力,但长期供需改善的趋势已逐步显现。建议种植户理性调减种植面积,避免盲目跟风;商家可在价格触底后择机分批建仓,但需控制库存规模,关注库存消化及需求释放进度等核心指标的变化。


本文章来自作者杨鹏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作为从商者投资的依据。


来源|药通网 
注:单位若无特别注明,均为公斤价


上一篇:值得继续关注的品种